关羽继续说。
“傅彤、桓兴、黄浩三人”
三人答:“末将在。”
“你三人所在郡接壤东吴大军所在,郡内兵不多。如遇进攻,一定要拖住敌方进攻步伐,牢记坚守待援”
三人答:“得令。”
“关平、周仓二人”“末将在,”,“训练好所带士兵,随时准备作战”。”得令。“
“校尉廖化”。“末将在”。“随时注意曹兵动向,继续维修工事,绝不可让曹兵突破当阳防线。”“得令。”
将令下达,众人将依令而行。可以说关于这个排兵已经是最佳布兵了。荆州本来就7万多兵,近4万去了巴蜀。即使入巴蜀立即出发返回也要两三个月。何况益州不稳,这些兵力在益州还有很大作用不能回撤会引起很大问题。
关羽知道,按故庞军师的计划,夺取益州后后,迅速对益州兵力整编,整编后立即发起攻取汉中的战争。所以入巴蜀的荆州兵力现在不能考虑进来。
当然在场的人心里各有波澜。潘承明、扬子昭对关云长刚愎自用对军师安排的事有所不顾,感到焦急,对关羽对文士的轻蔑感到愤恨。
糜竺、马良对荆州的军政不合迹象心里非常担忧。糜竺也感到:一次次地干扰军令下达,荆州人真的太势利了。想想在徐州,当初糜家撑起刘玄德军队,子仲在陶州牧等人面前帮刘玄德奔走,地位不比现在诸葛亮低,但他从来对关张都很尊敬。
糜子方心里气:诸葛亮的人插手军务太多,杨子昭一个军师参谋,真当自己是军师小喇叭了。本来黄浩调到兵少的武陵,张式在江夏,江夏军力肯定增强。张式是黄祖妻侄、黄射的表弟,跟孙氏不睦,坚守江夏不会比黄承彦族侄黄浩差。而黄浩能力偏弱,指挥水军跟张式差太远。
刘贤比较也生气杨子昭、郝子太这些人结党,荆州军务什么时候轮到这些不懂军事的儒生指手画脚。当初他父亲在零陵,军务也是和众将商议不受一帮儒生瞎吵吵。特别是这个郝普,当初被空降到零陵,削尖了脑袋专权,几次惹怒了老太守,但零陵旧吏碍于诸葛亮面子没有出现大的冲突。后来张飞从中调和,不过张飞掌握军队后,郝子太无耻地煽着诸葛亮:借口刘度年迈让张飞主事。利用张飞一向对儒生很尊敬,让这个郝普得了好处,还当上了太守。
而张式明白,众高管的眼神肯定跟自己有点关系。不过黄浩是他表哥黄射的部下和族弟,他也不想去代替黄浩,毕竟也算亲戚。本来也就是混份俸禄,在长江行船也不错。
桓兴比较高兴,算是小升,糜子方挂名张式调走,长沙总算桓兴有话语权了。
傅彤有些如履薄冰,因为桂阳他很不熟悉,鲍隆逃走带走一些军官,桂阳兵又不少入巴蜀,剩下的兵不多而且担负长沙郡南部和桂阳防御。
而冯习踌躇满志,零陵兵力和南郡最多,自己一定要尽力做好,为关君侯肝脑涂地。
可惜不久,他到零陵后,零陵太守强权,搞得他和军中众人无所适从。而扬子昭拿着诸葛亮的信来见零陵列曹蒋琬。信中写道:零陵必须听从太守的。扬子昭说明诸葛军师的想法,希望蒋琬能出面说服冯习。
蒋琬算是明白了,在荆州必须跟着诸葛亮才有前途,不然基本没机会。郝普是紧跟诸葛亮跟的太紧已成为郡首大员,自己表哥也因亲诸葛亮受重用。蒋琬于是找到冯习,拿出后军师书信,对冯习说:“以汉制郡承和郡尉必须遵从郡首。以前翼德、子龙都是大将可以偶越过年迈的太守。而你新升校尉,需要谦虚,零陵军中大事必须由郝太守最后定夺”。
蒋琬的名声在零陵很好,冯习说不过蒋琬也只好让步。第二天零陵府衙,郝普当众强调,“诸葛军师有令,零陵的军事事务由太守决定,郡尉等众将辅助太守。”
本来关羽在犹豫关平还是张式为南郡郡尉,但先提张式为江夏郡尉被阻拦后,也只好让关平一直为南郡郡尉了。
关平的校尉是刘备特意升的,本来刘备给的是升议军,关羽看到刘备得成都后,有许多关系要处理,益州军中掌握权力的要照顾,马超是夺成都首功,带的几个人要照顾。也只给入巴蜀的一些武将升迁了,黄忠升了偏将军,赵云、陈到升杂牌将军,霍俊、刘封升校尉。但荆州留守的军中众人都没升。所以他回信给刘备还是给关平只升校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