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王去世之后,幼子成王继位,周公辅政。被封于殷商故地的商纣王之子武庚,与周武王的三个弟弟散布流言,说周公想要对成王不利,从而发动叛乱。
商纣王虽死,但是殷商遗民依存,按照“灭国不绝祀”的原则,周武王决定保留殷人的祭祀。
为了收买人心,安抚殷商遗民,展示周人的宽容仁义,周武王便将商纣王的儿子武庚封在殷商故地。
但是,此时的周人虽然打败了商人,却也没有后来的那么强大,周武王对武庚也不放心,担心他起事作乱,于是便将自己的三个弟弟派来监管武庚。
周武王将三弟管叔封于朝歌以东的卫地,建立卫国。
五弟蔡叔封于朝歌以南的鄘国。
八弟霍叔封于朝歌以北的邶国,这就是“三监”。
公元前1043年,周武王去世,周成王继位。
此时,离周武王克殷建周才刚刚过去2年,天下初定,周武王的四弟周公唯恐诸侯叛乱,于是亲自摄政,代行王事。
周公的摄政很快引起了其他兄弟的不满,尤其是周公制定礼制,严格限制了诸侯的权力,让其他兄弟都对他产生了猜忌。
尤其是卫国国君管叔,他是周武王的三弟,也是现存中最年长的兄弟,按照当时“兄终弟及”的惯例,周武王死后,管叔应该是最有资格摄政,于是他便认为是周公篡改了周武王的临终遗诏。
管叔当即联络蔡叔、霍叔等人,开始炮制流言,说周公欲要对王位上的孺子(周成王)不利,想要取而代之。
管叔及其群弟乃流言于国曰:
“公将不利于孺子。”——《尚书·金縢》
在三位诸侯的大力支持,以及武王其他兄弟的推波助澜下,流言很快散布到了全国,就连周成王,以及时任太保的召公奭也不禁对周公旦生起了一丝疑心。
一时间内忧外患,眼见着刚刚建立的周王朝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周公决定首先要安抚周成王与召公奭。
召公奭也是宗室大臣,与周公同辈,此时位居太保,在朝中的地位仅次于周公。
为了安抚召公奭,周公写了一篇《君奭》,大意是先谈守业的艰难,强调辅政大臣对王朝兴衰的作用,然后全面召公与自己同心协力。
听了《君奭》中的话后,召公这才高兴起来,开始辅佐周公,共同应对此时的艰难局面。
随着流言的散布,三监又与早有复国野心的武庚勾结在一起,并与殷商旧地东夷的徐、奄、薄姑等方国串通,发动叛乱。
周公团结了召公奭之后,又召回刚刚在营丘建立齐国的太师姜子牙。
姜子牙听说殷商遗民再次发动叛乱,当即勃然大怒,主动请求出征,征讨叛乱的武庚以及三监。
周公旦却拒绝了姜子牙的请征,他说:
“当初,是我在武王面前推举武庚,我一定要亲手杀了他。并向管叔他们问个清楚。”
听到这里,姜子牙也反应过来,这是公室兄弟间的关系,他一个外人的确不好插手,于是便向周公保证,待周公出征,他一定坐镇都城,保证无人敢前来作乱。
周公稳定了后方,这才领兵出征,出征前,周公还作了一首誓师词,作为战前作动员,即《大诰》。
武王崩,三监及淮夷叛,周公相成王,将黜殷,作《大诰》。——《大诰·序》
周公亲自率兵东征,第一个目标就是三监。
三监也没想到,周公旦能如此快就集结兵力,来到了家门口,按照他们的想法,当流言传入都城之后,定然会让周公进退失据,陷入外有强敌,内部怀疑的境地。
他们虽然联系了东夷之民,可是真的还没做好跟周朝主力作战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