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章 乱中谋局(1 / 2)大唐修仙封神录首页

《安史硝烟》第30章:乱中谋局

大唐天宝年间6月25日,安禄山已然起兵造反,战火瞬间燃遍大地,硝烟弥漫,整个大唐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动荡之中。长安城虽还留存着几分往昔的繁华表象,可那股惶惶不安的气息却如阴霾般笼罩在每个人心头。

在城中一座颇为气派的府邸内,林逸从衡阳前线返回长安正坐在书房中,目光深沉而又透着几分狡黠。林逸,这个来自后世的穿越者,本就知晓这段历史将会走向的惨烈结局,如今安禄山已起兵,他决定要凭借自己对后续发展的了解,在这混乱局势中搅弄风云,为平定叛乱谋得一条捷径。

林逸乃是李隆基的女婿,娶了那身份尊贵的咸宜公主,如此身份让他在这朝局之中有着别样的影响力。此刻,他深知安禄山叛军势头凶猛,其麾下兵强马壮,作战悍勇,若单纯依靠朝廷大军与之正面交锋,即便能胜,恐怕也会付出极为惨重的代价。于是,一个大胆的计划在他心中逐渐成形——他要上书李隆基,怂恿皇帝收缩防线,以此来让安禄山的叛军内部产生内乱,待其乱作一团后,再想法子一举收拾安禄山。

林逸端坐在书桌前,轻轻揉了揉太阳穴,脑海中不断梳理着计划的各个环节。他深知此举风险极大,一旦操作不当,不仅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说不定还会让局势变得更加糟糕。但他又清楚,以目前的形势来看,这或许是能最快平定叛乱、减少伤亡的法子了。

深吸一口气,林逸铺开宣纸,提起毛笔,蘸饱了墨汁。他的手微微有些颤抖,并非是因为害怕,而是心中那股即将改变历史走向的激动与紧张交织在了一起。他缓缓下笔,在奏疏上奋笔疾书起来。

“陛下圣明,臣林逸惶恐上书。今安禄山逆贼起兵造反,其势汹汹,实乃我大唐心腹大患。臣日夜忧思,苦寻破敌之策,终有所悟。”

林逸一边写着,一边斟酌着词句,确保既能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又能让唐玄宗李隆基能够接受。

“臣以为,当下安禄山叛军虽来势凶猛,但彼等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其麾下将领众多,各有心思,且所占地盘广阔,战线冗长。陛下若此时下令全线出击,与叛军硬碰硬,虽我大唐天兵英勇无畏,然恐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于我大唐元气损伤过重。”

写到此处,林逸笔锋一转,道出了自己的核心计划。

“陛下不妨下令收缩防线,佯装示弱于叛军。如此一来,安禄山必生骄纵之心,以为我大唐畏惧其威,不敢与之正面抗衡。而其麾下将领,见我军收缩,或有那妄图争功者,定会心生不满,埋怨安禄山未能乘胜追击,一举拿下更多城池。如此,叛军内部矛盾便会逐渐滋生。待其内乱既起,陛下便可看准时机,遣我大唐精锐之师,直击其要害,必能一举将安禄山叛军剿灭,还我大唐太平盛世。”

林逸写完奏疏,仔细地吹干墨迹,将奏疏小心地折叠好,放入信封之中。他唤来亲信家丁,神色凝重地吩咐道:“速将此信送往宫中,呈交陛下,切不可有半分延误。此事关乎大唐国运,务必谨慎。”家丁领命而去,林逸望着家丁远去的背影,眼中闪过一丝决然的光芒。

在皇宫之中,唐玄宗李隆基正坐在御书房内,面色阴沉。安禄山的起兵造反让他既愤怒又忧心,这几日来几乎未曾合眼,一直在思索着应对之策。桌上摆满了各地送来的军情奏报,每一份都诉说着叛军的肆虐和百姓的苦难,让他的心情越发沉重。

不多时,一名小太监匆匆赶来,跪在地上禀报道:“陛下,宫外林驸马派人送来一封奏疏,说是有要事启奏陛下。”

唐玄宗微微皱了皱眉头,心中有些疑惑。他知道林逸平日里也颇有几分智谋,但此刻在这等危急关头,不知他又有何高见。

“呈上来吧。”唐玄宗说道,声音中透着一丝疲惫。

小太监连忙将奏疏呈上,高力士接过,恭敬地递给了唐玄宗。唐玄宗展开奏疏,起初还带着几分疑惑与漫不经心,但随着阅读的深入,他的神色逐渐变得凝重起来。

“收缩防线?佯装示弱?”唐玄宗喃喃自语道,心中思索着林逸所提计划的可行性。他深知此举一旦施行,必然会引起朝中大臣的诸多议论,毕竟主动收缩防线在很多人看来是一种示弱的表现,这对于大唐的威望而言似乎并不是一件好事。

可当他想到如今叛军的凶猛势头以及朝廷军队在与叛军初期交锋中的损失时,又觉得林逸的话似乎也有几分道理。若能通过此举让叛军内部产生内乱,倒不失为一个破敌的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