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一位老者路过,听到他们的谈话,说道:“几位是外地来的吧?这沃野县啊,以前可不是这样。经过多年的发展,才有了如今的模样。”
红叶问道:“老人家,能给我们讲讲沃野县的过去吗?”
老者点了点头,开始讲述沃野县的历史变迁。
在秦始大帝的时代,这片土地被称为乌海,同样充满了传奇与烽火。
那时候,乌海一带乃是匈奴的势力范围。
匈奴的楼烦王和白羊王率领着他们剽悍的骑兵,时常侵扰边境,百姓苦不堪言。
时光流转,到了汉元朔二年(公元前 127 年),汉武帝刘彻决心改变这一局面。他派遣了卫青、李息等大将,率领着精锐的汉军,向着河南地进发,志在收复这片被匈奴侵占的土地。
卫青身先士卒,骑着一匹高大的骏马,手持长剑,目光坚定。他身后的汉军士兵们个个士气高昂,铠甲在阳光下闪耀着冷冽的光芒。
汉军与匈奴的军队在乌海附近的广袤草原上相遇。
一时间,马蹄声如雷,喊杀声震天。
匈奴的楼烦王和白羊王骑着矫健的战马,挥舞着弯刀,指挥着匈奴骑兵如潮水般向汉军冲来。
卫青临危不惧,大声喊道:“将士们,为了大汉,为了百姓,杀!”
汉军士兵们齐声高呼,迎向匈奴的铁骑。
双方的骑兵瞬间冲撞在一起,兵器相交,火星四溅。卫青剑法凌厉,所到之处,匈奴士兵纷纷落马。他的部下们也毫不退缩,奋勇杀敌。
匈奴的骑兵以其凶猛和灵活着称,但汉军凭借着严密的阵法和顽强的斗志,逐渐占据了上风。
在激战中,一名匈奴将领朝着卫青直冲而来,口中高喊着匈奴的战号。
卫青侧身躲过对方的弯刀,反手一剑,将其斩于马下。
李息率领的另一支汉军从侧翼包抄,打乱了匈奴的阵脚。
匈奴军队开始出现混乱,楼烦王和白羊王见状,心急如焚,试图重新组织反击。
然而,汉军士气如虹,不给匈奴丝毫喘息的机会。
卫青看准时机,指挥大军发起了更猛烈的攻击。
汉军的弓箭手万箭齐发,如雨点般射向匈奴军队。
匈奴士兵纷纷中箭,惨叫连连。
经过一番激烈的厮杀,匈奴军队渐渐不支,开始溃败。
楼烦王和白羊王见大势已去,只得率领残部逃离战场。
卫青望着远去的匈奴军队,高声喊道:“追击!”
汉军士兵们乘胜追击,不给匈奴喘息之机。
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汉军最终击败了匈奴的楼烦王和白羊王,收复了河南地,包括如今的磴口一带。
战后,乌海的土地上弥漫着硝烟和血腥的气息。
汉军士兵们开始清理战场,救助伤员。
卫青站在高处,望着这片重新回到大汉版图的土地,心中充满了感慨:“终于,我们为大汉,为百姓,夺得了这片土地。”
从此,乌海这片土地重新回归了大汉的怀抱,成为了大汉帝国边疆的一部分,汉武帝将其命名为沃野县。
听完老者的讲述,三人对沃野县有了更深的了解。
“这沃野县,真是一个充满故事和希望的地方。”林婉儿说道。
绿竹老人说道:“是啊,每一个地方都有它的独特之处。咱们继续前行,还会有更多的发现。”
在沃野县停留数日后,他们再次踏上了旅程。
这一天,他们在路上奔袭月余,终于来到了九原麻池古城,如今此地被称为五原郡。
九原城,这座古老的城池,其来历可追溯至久远的秦朝。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抵御北方匈奴的侵扰,派大将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并修筑了举世闻名的秦直道,其终点正是九原城。
之所以将终点设在此处,乃是因为九原城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它位于黄河“几”字弯的顶端,是中原地区通往北方草原的交通要冲。
在军事上,九原城是抵御匈奴南下的重要防线。
占据九原城,便能掌控北方边境的局势,进可攻,退可守。
匈奴若想南下入侵中原,就必须突破九原城这道坚固的屏障。
然而,秦末汉初,天下大乱,匈奴趁势崛起,重新占领了九原城。匈奴凭借其骑兵的优势,时常以此为据点,骚扰中原边境,给百姓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西汉时期,经过多年的休养生息,国力逐渐强盛。汉武帝决心收复失地,一雪前耻。
公元前 127 年,汉武帝派卫青、李息等将领率军出征。
卫青率领汉军沿着秦直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逼九原城。
匈奴守军措手不及,仓促应战。
战场上,汉军士气高昂,卫青身先士卒,指挥若定。他的士兵们个个英勇无畏,与匈奴展开了殊死搏斗。
“杀!为了大汉,为了百姓!”卫青的怒吼声响彻云霄。
汉军的骑兵如利剑般冲向匈奴阵营,步兵紧跟其后,形成了紧密的攻击阵型。
匈奴的骑兵虽然凶猛,但在汉军的顽强抵抗下逐渐陷入困境。
经过数日的激战,汉军终于攻破了九原城。
匈奴残军狼狈逃窜,卫青成功收复了这座重要的城池。
此后,汉武帝将此地改名为五原郡,并在此设立了郡县,加强了对这一地区的管理和防御。
五原郡的收复,对于大汉帝国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扩大了帝国的版图,增强了帝国的实力,更重要的是,它重新确立了大汉在北方边境的主导地位,保障了边境百姓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