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2章 小丑(1 / 2)古城一巡首页

四人两车返回城里休整一天。

刘振东原打算休息一个周再进行下一步,因为李子夏只请了一个周的假,加上两头的周末,只剩三天了。这让刘振东心里很不爽,原本自由自在的想走就走,想呆就呆,现在好像成了给李子夏打工的,还得听他的时间安排。

要不是李子夏是王晓茹的同学,又是研究这方面的体制内人,刘振东早半途撂挑子了,钱没一分,还得搭钱,真不知道他是怎么做到脸不烧心不虚的。不就介绍了个什么老师,谁知道靠不靠谱……等等,刘振东一个急刹停下车。

王晓茹开车和李子夏在前面走,没看见刘振东停车。

应德问怎么了?

刘振东没有回答,从身上掏出李子夏给的那张名片,翻看了两面,果然没有,嘴里念叨着:“骗子,骗子。”

把名片给应德递过去,说道:“这上面只有个名称和人名字,没有地址,没有联系电话,让我们上哪去找这个人?明显就是忽悠我们,还像是卖了我们多大一个人情,戴眼镜的人果然都不是什么好人。”

应德不懂这些,不知道刘振东对戴眼镜的人怎么那么憎恶。翻看了一下名片,还给刘振东,说道:“让晓茹问问不就行了。”

刘振东说:“对。我打电话给王晓茹,让她问清楚,不然我们就不跟他花钱费力的了。”

说着,掏出电话给王晓茹打。电话没响两下就通了,王晓茹接通电话问:“正开车呢,打什么电话,有什么事?”

刘振振东口气不好的说:“你问问你那同学,光给个名称和名字让咱们去啥地方找什么赵老师?”

王晓茹反问道:“你不是不想让人家介绍吗?问那么详细干什么?”

不待刘振东说话,王晓茹又说:“电话子夏早给我了,别操心了,赶快跟上。”说着把电话挂了。

刘振东听着电话里嘟嘟的声音,心里又是一阵国粹。弄来弄去,小丑又是自己。

四人两辆车往龙泉山上进发,这次没有从胡麻岭梁上绕行,直接从富川店子梁上山,一个多小时后,进入龙泉乡。

往龙泉的乡村公路上已经看不到任何古代通道的痕迹,梯田层层叠叠,新修的盘山公路很是漂亮,柏油路黑黝黝的,两旁白杨树直直的,风吹着树叶哗哗响。路上车少,山中人少,感觉身在远离城市的深山中,让人想停下来,享受这宁静。

在山上公路开车不到一小时,四人到达龙泉寺,之前王晓茹查过龙泉寺的资料,那真是福天圣地,肃穆庄严,泉水甘甜,鸟语花香,佛法无边。

可现实的龙泉寺跟资料上的完全不一样,虽没破败,但香火不盛,门可罗雀,冷冷清清。四人进去参观了一下,没有找到一处与资料是能对应上的地方。几人怀疑找错了地方,问了寺里唯二的僧人,确认就是龙泉寺。问起传说中的龙泉寺不是有泉有水吗?唯二的僧人摇头说没听过。

这块地方,刘振东王晓茹不了解。李子夏也不清楚,只说西部好多历史文化遗址断代严重。史料上,文学上有记载的,现在找不到地方,就是找到,也没有任何遗迹,当地人也根本不知道存在过。反而有些地方,史料和文学上没记载,但却有地方,有传说,甚至有传承的象征性物品。

四人只得离开,经过一个比石门水库略大的水库,参观了一下水库边上的龙王庙,附近地势平坦开阔,龙王庙很大,有广场,戏台,周围树木围绕,有些园林特色。几人想进去龙王庙拜拜,结果庙门紧锁,看来有专门的祭拜日才开门。

离开水库,过高崖,拐至312国道。如果顺着312国道向北走,经过车道岭隧道,就算完全进入榆中地界了。如果从东面上山,沿盘山公路,是改革以前的老路,可能也是旧时人们常走的路。

商量决定沿山路而上,到达九华沟流域,这片地方是最早三西防护林建设时绿化的,现在部分山头覆盖率已经达到森林级别了。路过景泉,刘振东想到龙泉,两地相隔不是太远,居然都以泉命名,说不定在唐宋以前,这里真有泉水,而且水流很大。现在倒成了西部最干旱的山区乡村。

从景泉盘山公路下山,基本到了榆中夏官营地界,路又拐到了312国道。听说夏官营也有古城,而且出土过宋代的陶釉,建城也是宋代建的。名称来由一说古时有守牧农时的官员,一般到夏天收割时会进驻到产粮多的地方,督促农民尽快收割,并通过类似司天监的机构给农民提供天气预报,好在暴雨冰雹到来前抢收农时。

进驻的官员都会有临时官邸,夏官营因川平地沃,是兰州府的重要粮食产粮地,故官员在每年夏天长住以指导监督农民和村正等地方小吏收皇粮。临时官邸渐渐成了固定场所,因官员在夏天进驻,百姓称为夏官,时间一长,夏官官邸附近也建起了民房,聚集了人口,形成了如今的夏官营。

李子夏分析,从榆中夏官营到兴隆山,是古驿道的最后一程,古时翻越兴隆山才能进入兰州城,但在进入兰州前,还应该有一个比较大的驿站或卫所,历史上没有记载,希望这次能查找到。

当天傍晚,四人到达兴隆山下,避开了游客进入的南区,绕行到西山人迹较少的一处村落。这处村落的人可能大部分都已进城,几乎没有人居住,老人都很少。房屋院落看上去好久都没进去人了。

为了不让人怀疑和惹来麻烦,几人在一处荒地上搭起帐篷,烧水休息,再商量下一步从哪儿上山找古驿道能进入兰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