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3章 胸有成竹(1 / 1)成语小故事畅想首页

胸有成竹的故事源自北宋时期,与一位名叫文同的着名画家紧密相关。文同,作为当时的绘画大师,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技艺闻名于世,而他最为人称道的,便是他画竹子的技艺。为了将竹子画得栩栩如生,文同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和心血。他不仅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满了各种各样的竹子,还常年不断地在竹林里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无论春夏秋冬,阴晴风雨,他都坚持不懈。他对竹子的热爱和执着,使得他在画竹子上有着极高的造诣,每一幅作品都仿佛能让人感受到竹子的生动与韵味。

文同不仅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满了各种各样的竹子,还常年不断地在竹林里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他对竹子的热爱几乎达到了痴迷的程度,无论春夏秋冬,无论阴晴风雨,他都坚持去竹林里,仔细观察竹枝的长短粗细、叶子的形态颜色,以及竹子在不同季节和天气下的姿态变化。春天,他观察竹笋破土而出,茁壮成长;夏天,他注视竹叶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秋天,他欣赏竹叶渐黄,竹竿更加坚韧;冬天,他则凝视竹子在寒风中挺立,不畏严寒。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寒风凛冽,他都从不间断,始终保持着对竹子生长变化的敏锐观察和深刻理解。这样的执着和专注,使得他能够将竹子的各种形态和神韵完美地呈现在画布上,成为画竹的大家。

在平时的观察中,文同对竹子的每一个细节都倾注了极大的心血。他会用手指量竹子的节长,确保自己能够准确地把握竹子的比例和形态;同时,他也会仔细观察并记录竹叶的密度,以及竹叶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变化。他的观察不仅仅局限于晴朗的天气,甚至在暴雨来临之际,他也不顾一切地奔向竹林,只为亲眼见证风雨中竹子的姿态。在倾盆大雨中,他全神贯注地观察竹子如何摇曳生姿,如何坚韧不拔地抵御风雨的侵袭。这种对艺术的执着和追求,使得文同能够将竹子的神韵和生命力完美地呈现在画布上,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

有一次,天空突然间变得阴沉,狂风大作,电闪雷鸣,预示着一场暴雨即将来临。人们纷纷加快脚步,急匆匆地往家里赶,希望能够躲避这突如其来的恶劣天气。然而,与众人不同,文同却在这时候急急忙忙地奔向竹林。对他而言,这场暴雨不仅是一场天气的变化,更是一次观察竹子、捕捉其神韵的绝佳机会。

在倾盆大雨中,文同全然不顾自己被雨水打湿的身体,他全神贯注地观察着竹子在风雨中的表现。他仔细看着竹枝在狂风中如何摇曳,竹叶在暴雨中如何舞动,以及竹子整体如何在风雨中保持坚韧不拔的姿态。每一个细节,他都默默地记在心里,将这些生动的画面转化为内心的感悟和理解。

对文同来说,这不仅是一场对竹子的观察,更是一次与自然的亲密接触和对话。他通过亲身感受风雨中的竹子,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竹子的品性和神韵,这也为他日后画出栩栩如生的竹子提供了无尽的灵感和源泉。

经过长期的观察和积累,文同对竹子的特性了如指掌。他深入了解了竹子的生长习性、形态结构以及在不同季节和天气下的变化,这些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为他绘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当他画起竹子时,胸有成竹,根本不用画草图,直接下笔就能将竹子画得栩栩如生。

他的每一幅竹子画都仿佛有着生命,竹枝的摇曳、竹叶的翻飞、竹竿的挺拔,都在他的笔下得到了完美的展现。他的好友晁补之对他的画技赞不绝口,称赞他:“文同画竹,早已胸有成竹。”这句话不仅是对文同画技的极高评价,也形象地描绘出了文同在绘画前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和构思,心中有着清晰的画面和构思,因此才能画出如此生动逼真的竹子。

文同的绘画技艺和他对竹子的深入理解,使得他的竹子画在当时就享有极高的声誉,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他的“胸有成竹”不仅成为了绘画的典故,也启示人们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和构思,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