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皇帝命他再去石渠阁落实查证,张汤很快就给出了“判决”,落实到结果是:这道诏书景帝断不能有留档!假如窦婴忠心耿耿于皇儿刘彻,用不上这个遗诏。假如最后窦婴因血缘关系倒向窦太后,准备威胁皇儿的统治而最终拿出这道诏书,那么诏书没有存档就是伪诏!窦婴就会被冠以伪造诏书的大罪下狱,那些窦氏家族的党羽也会一并下狱,最终结局就是窦氏家族覆灭,皇儿的皇位安如泰山!
张汤一怔,随即答道:“没有。”
刘彻从案几上拿起函套,就着宫灯,付诸一炬。
刘彻:“既然尚书署查无实据,那就按规矩办吧!”
张汤:“诺。”
次日,三堂会审后。
廷尉张汤宣布:“魏其侯所言密诏,尚书档案中查无实据,显系捏造,矫诏当按“大不敬”罪论处,罪当弃市,并所有财产没入府库,族人流放河间实边。”
一直跪伏着听审的窦婴,抬眼看看会审诸人,再抬眼只看屋顶,可惜看不到天空,口中喃喃地:“也罢,千秋功罪,后人评说……”慢慢地闭上了双眼。
这一闭眼,开启了武帝朝丞相的厄运:免职的免职,自杀的自杀,处死的处死。
刘彻叹了口气,心想你窦婴或许有功于社稷,但却无功于皇帝。
窦太后曾经压制自己好多年,现在窦太后死了,窦婴就是窦家的族长,代表着窦家的利益,窦家之前的羽翼势力早晚是个威胁,现在有这机会借力打力,让王家和窦家狗咬狗,借王家的势力干掉窦家的族长,他们窦家就不得不收敛了!况且这样把责任推向王家,既不得罪窦家的人,过后还能以此事市恩或为借口来攻击田氏王氏,从而大大地制约两大外戚家族的实力,真正摆脱外戚干政之势。一举多得,为什么不做呢?
当年窦太后把支持刘彻新政的御史大夫赵绾、郞中令王臧投入监狱的时候,汉武帝听之任之,已经表现了他的冷酷。现在这件事,汉武帝同样表现了他的自私,为了不得罪他娘,当朝太后,他想利用大臣,结果没有利用成,差点弄的里外不是人,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毕竟通向权力顶峰的道路,有鲜花,也会有鲜血的。
汉武帝决定杀窦婴,还有点个人恩怨,也被王太后有意无意间点燃了:窦婴曾经是太子刘荣的老师,那个时候刘彻还只是胶东王,窦婴曾经建议刘荣的母亲栗姬要和长公主刘嫖搞好关系,因为窦太后宠爱长公主,长公主说的话是有分量的。可是栗姬却十分傲慢,觉得自己要做皇后了,并不需要长公主的帮助。这让王夫人有了机会给刘彻和长公主的女儿陈阿娇联姻,长公主就在皇帝和窦太后面前说刘彻的好,说太子刘荣的不是,以至于最终被废黜——要是窦婴的策略得逞,哪还有刘彻现在做皇帝的份!
现在景帝的这个遗诏引发刘彻的屈辱感,你窦婴也许是个贤能的人,但窦太后死后,兵权全部集中到皇帝一人身上,朝廷中已经插进了自己的心腹,在政治上也没有后顾之忧,不需要你的辅佐了。再说那个诏书,会多么大的威力啊,“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不就是你说了算,甚至军队由你“便宜”控制!
“白马之盟”后,以及异姓王或叛或削基本解决。现在诸侯王尾大不掉,依附于侯国的权贵逐渐做大。“七国之乱”后军功集团又再次抬头,景帝逼死其代表周亚夫,但附庸其上的豪强日渐目无法纪。
刘彻为了自己的政权,也为了一点点的私心面子,不管窦婴曾经对汉朝有过多大的贡献,也不管窦婴和自己的血缘关系,决心杀掉窦婴,免除后顾之忧外,亦可杀猴敬鸡,警告权贵豪强做大。
那个遗诏不但没有救了灌夫的命,自己还落了个伪造遗诏罪,窦婴脑里浮现着郭解落寞宿命的平静,他为什么预知自己有性命之忧?真的他也拥有像他祖母那样神奇的预测能力?窦婴有一刻居然忘记了自己的大麻烦,沉浸在“那也太神奇了”中。
另一个当事人司马谈被判决的结果惊呆,虽然自己回答的是实情,但不一定是真情,难道自己这个小人物就改变了历史的方向?可怜的小老头特意回去再查存档,发现确实没能没有,心中略安。但那遗诏确实有目录,终让自己耿耿于怀,所以他教育自己的儿子,做事一定要求真务实。
田蚡得到消息,等不及廷尉指定赴窦府抄家的期门尉义纵出发,喜滋滋的回到相府,调动兵士磨刀霍霍,那两个军司马姚功、秦赏更是咬牙切齿,决定大展身手,誓报前日之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