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四章 送别与拜访(2 / 2)梁山庄园主首页

其中以进士科最牛,中进士者日后仕途非常乐观,往往能爬到宰辅的高位,其次是明经,是指全部经书的统考,其他各小科一看就知道,即使考中,也不过终生是个小业务官,很难掌握到权力。若用后世高考比喻,进士科便“985”院校,明经是一般本科,其他则是专科。

考试内容上发解试与院试基本一致,考试内容为诗赋、经义、论、策以及帖经,墨义。比较后世的考试形式,诗、赋自不用说,经义、论、策其实便是命题作文,帖经类似填空,墨义类似名词解释。

古浩天细细的思索了近段时间与闻焕章和萧让交谈时,所获得的关于科举的一些信息。他觉得以他现在的记忆力,看书背诵是没有问题的,关键是要掌握答题的方法和格式,以及考试的重点。

郓县县衙,古浩天早早就来到后衙候着,徐处仁在前衙处理好公务进来时,正好是巳时。

“让浩天久等了,伤势可是大好。”徐处仁一进门便关心的问。

“累大人挂念,如今已是大好。”古浩天一边回话,一面递上礼物。

“浩天有心了。”徐处仁也不推辞,对这些字画古籍细细观摩一遍,却是十分喜爱。

之后,两人坐下品茶述话,徐知县说了古浩天刺杀案的始末,他感慨,像吴县尉这种经年老吏,人品竟然如此不堪,若朝廷薪俸养的都是这等人,国也堪忧,但在最后却话风一转,说起了科举之事。

“如今朝廷奸臣当道,官场上下污吏横行,匡扶正义,救济黎民,正须浩天这样年轻有为之人,秋闱在即,你可有打算。”徐处仁看着古浩天,热切的说。

“小子也有参加秋闱之意,只是学识浅薄,恐怕有负大人厚爱。”

“你的学识我已有所了解,参加发解试足足有余,关键之处是如何运用学识作出考官欣赏的文章来。我朝前期科举重诗赋而轻经义、策论,如今正好相反,却是重策、论而轻诗赋,我观浩天对时势、经济、民生都有不凡见解,只须懂得作文的方法,秋闱当不在话下。”

前些日子的往来过程中,古浩天对时势、民生等的一些观点,常常引起徐处仁的震撼和深思。

“作文的方法,闻先生倒也教过一些,只是他久离东京,对当下科考的要点、考官的性情不甚了解,庄园出来之时,他专门吩咐小子要请教于大人。”

古人科举不同于后世高考,他们的考题往往一人所出,所以对出题人的了解十分重要。

“当下济州知府为张叔夜大人,此公忠义清正,忧国忧民,其论、策必不出民生和边患之类,当前边患离不开我朝与辽、夏以及北方蛮族之间的关系,民生则无非是如何让百姓摆脱贫困,生活安定幸福。你只要对此类文章细加揣摩,必有所获。”

如今的济州知府竟然是张叔夜,古浩天想不到他生活的地头接连冒出了两尊大神,徐处仁出现于郓城县已经够意外了,张叔夜又从济州府冒了出来,看来自己这只小蝴蝶扇动的风有点大了。

这张叔夜可不是一般人,在水浒传里是他代替太尉宿元景上梁山招安的,而在真实的历史上正是他灭了宋江起义,后来于靖康之难中率军守汴梁城,失败后看宋钦宗被金国掳走,途中自缢而死,后谥号≈ap;ap;qut;忠文≈ap;ap;qut;,一生作为无愧忠义两字。

徐处仁与张叔夜年纪相差无几,都是忠义之人,彼此早有耳闻,徐处仁贬到郓城之后,张叔夜刚好又是他的顶头上司,两人相交甚多,对彼此的治政理念常有交流,故此对其所思所想心里有数。

后衙里两人相谈甚欢,徐处仁科举出身,又混迹官场数十年,对科考自有独到的见解,一个多时辰下来,古浩天受益非浅。在后衙陪徐处仁用过午饭,带着其赠送的一些科考文籍,古浩天方才告辞出来。

“夏日炎热,小子准备到山庄潜心静读两月,秋闱前再来拜访大人。”

“如此甚好,老夫静候佳音。”

一老一少在夏日的午后,洒然作别,静待秋时的另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