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来休息几天后,侯孝康也开始考虑自己去书院读书的事情。
大周朝自开国以来如同原本历史中的宋朝一般,重文轻武。文风极盛,各式书院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全国十三州,又以东京开封府为数量之最。
整个开封府书院加起来不下三十所,但真正有名气的也不过那几所。毕竟这些书院大都是当地士绅官员所创办,经费来源也大都依赖当地士绅支持或者商贾捐赠。
开封府京畿地区最著名的四大书院只有一所在开封,其余三所皆在陈留。
四大书院中北墨书院、华清书院、长河书院均在陈留县境内紧临京畿地区,几所学院相距也不远,彼此之间不过几里地,但却各具特色。
北墨书院规模最大,里面学子足有两百来人,这所学院主要招收的便是全国各地士绅望族子弟,其中南方士子更是达到了一半以上。
华清书院规模相对四大书院来说,规模最小,仅只有百余名学子,但素以教学严苛,学风严谨著称,且学院大都为寒门子弟,其所收生源几乎遍布整个北地,部分南方学子也会慕名而来。
该书院乃是大周仁宗在位期间一位极具风骨的宰相汤明告老时所创,待汤明寿终正寝时,仁宗为纪念其才华风骨,亲自题字“华清”,至今已有五十余载。
长河书院则是当朝的御史大夫董修文十五年前任户部右侍郎时创办的,只不过其后面好像有忠义亲王的影子。生源也不仅仅局限于开封府,整个北直隶地区的各个州府都有生源在此进修学习。
若是以侯孝康当前武勋的身份,自然是去长河书院最为合适,里面京中官宦子弟尤多。若单纯按家庭身份来讲,这里几乎云集了京中一大部分的官宦子弟。
再就是北墨书院,这所书院学生来源较为混乱,招收生源不论地区,既有南方士绅官宦子弟,亦有各地的商贾和贫寒子弟。
华清书院规模最小,学院的设施也不算很完善,其严格的校纪更是让一批官宦士绅子弟望而却步,而且据相传华清学院目前的山长对贵族子弟也不太欢迎,甚至若是要进入学院修行,还必须有特定的举荐人方可。
侯孝康是打定主意要去华清书院的,举荐人这一块自然也难倒不了他,在扬州出发前,恩师林如海便交给他一封信,是给林如海取得进士的恩师,也就是当朝中书侍郎杜谚昌;
在家这几日,与侯父和侯母达成了意见,整治侯府的风气。但因为侯父身体状况不算很好,没有这个心力,侯母也是个心软的,便将这件事交给了侯孝康手上。
这些天侯孝康也慢慢摸清楚了府里面的情形,但不急于求成,只是先树立了一些规矩,侯孝康现在已做到了心中有数,在侯府也杀鸡儆猴了一番,侯府里的事情倒不急于一时,侯孝康现在主要的任务还是读书。
待理清侯府后,一日清晨,侯孝康带着礼物便出门拜访去了。
......
中书侍郎杜谚昌的府邸在京都的东面,这一块大都是文官居所,基本围绕着三省六部所建造。
待马车停稳后,侯孝康整理了一下衣冠径直去门前道名递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