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慕辰拉着行李箱,踏出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机场的那一刻,感到了一股既陌生又新奇的气息扑面而来。这个城市的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他从未体验过的气息——夹杂着湿润的寒意,似乎有些阴沉,却并不压抑。刚进入十月的阿姆斯特丹,没有家乡那样炎热潮湿的空气,反而带着淡淡的泥土与水的清冷。他抬头望了望天空,和想象中透彻的欧洲蓝不同,天空带着灰蒙蒙的色调,似乎透着一层薄雾。他不由得拉紧了外套,深吸了一口气。
他感到既兴奋又紧张。站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四周的语言、面孔、文化都不同于他熟悉的世界。拖着行李走出机场,他仿佛也拖着一颗尚未安定的心,满怀对新生活的期待,却也夹杂着微微的不安。他曾无数次在杂志上看到过关于阿姆斯特丹的描述,想象过那种典雅的欧洲风格——弯曲的运河、古老的建筑、精致的房屋与花园。然而,真正置身其中时,他发现这座城市的美并非他想象中那样遥远和完美,反而透出一种亲切而朴素的美感。
拖着行李走向机场出口,李慕辰进入了连接市区的地铁站。地铁站不像国内的地铁站那样宽敞明亮,反而略显昏暗,甚至有些狭窄。他小心地将行李放在身边,耳边环绕着周围陌生的语言——荷兰语的粗犷和英语的清晰交织在一起,混杂着各种他听不懂的欧洲语言,仿佛一个流动的万国迷宫。他的目光在站台上快速扫过,不时遇到金发碧眼的欧洲人,或是皮肤黝黑的移民面孔,这里的人种、文化交融在一起,竟让他一时有些恍惚。
“我是个异乡人。”他突然有了这样的意识。第一次,他感到自己在一片陌生的环境中如此渺小,像一片迷途的叶子,在这座大洋彼岸的城市中随风飘零。随着地铁的到来,他慢慢地走上车厢,找到一个角落的位置坐下,抱紧了自己的行李箱。他忍不住观察着周围的乘客,有穿着职业装的上班族,有背着大包、打扮随性的青年,甚至还有拖着自行车的学生。每个人都似乎在忙碌于自己的生活,而他,仿佛只是一个暂时的过客。
车窗外的风景在缓缓后退,逐渐展现出阿姆斯特丹的城市风貌。李慕辰眼前掠过的是一道道运河,两岸的房屋紧密相连、狭长挺拔,像是一个个窄小却高耸的盒子。他注意到,这些房屋大多颜色深沉,棕色、暗红色、墨绿色,给人一种厚重而古老的感觉。许多房屋的屋顶上还设有长杆滑轮,这是过去用来搬运货物的装置。他不禁在心中赞叹,这样的设计不仅实用,还增添了一种独特的历史韵味。
窗外的建筑拥有细长的窗户,有的窗户甚至微微倾斜,仿佛随时准备倾倒,但又显得坚固而稳定。他想起了自己本科时学习的西方建筑史,教授曾提到阿姆斯特丹的建筑风格——这些房屋由于建造在松软的泥沼地上,必须建得狭窄,以减轻地基的负担。而因为土地的珍贵,房屋之间的距离被压缩得极为紧凑,却又精心设计出一种意想不到的美感。他看着这些典雅的老房子,仿佛看到了数百年前的历史在眼前浮现。
在转乘电车的途中,李慕辰也开始留意到这座城市中随处可见的水道和桥梁。阿姆斯特丹因水道众多而被称为“北方威尼斯”,每一条水道都像是城市血脉,将不同的街区连接在一起。他看到桥上的行人不时停下来拍照,也有许多情侣牵着手漫步而过。桥下的水波微微荡漾,映照着两岸的建筑轮廓,给整个城市增添了一丝流动的美感。
随着电车穿过一个又一个街区,李慕辰逐渐被眼前的景色吸引,不再那么紧张。他感到,这个城市似乎带着一种悠然的节奏,似乎在安静地等待每一个异乡人的到来。他看着街头的咖啡馆、古老的教堂、雕刻精美的博物馆和那些随意停放的自行车,突然觉得自己的建筑知识似乎在这里找到了新的视角。这里的每一个角落、每一条街道、每一座桥梁,仿佛都是建筑艺术的体现,却又是生活的一部分。
到达宿舍时,天色已经渐渐暗了下来,阿姆斯特丹的夜幕笼罩着这片安静的街区。李慕辰站在宿舍楼前,看着面前的建筑,感觉到一种陌生而温暖的宁静。他的房间在顶楼,窗户对着一条小小的水道,夜晚的风带着清新的水汽扑面而来。他把行李放下,走到窗边,望着夜幕下静谧的阿姆斯特丹,仿佛这个陌生的城市在他的注视下渐渐变得柔和温馨。
就在此刻,他的心中渐渐升起一种期待,期待接下来的留学生活,也期待着这个陌生的城市会为他带来的改变和惊喜。
李慕辰
李慕辰来自中国南方的一个沿海城市——厦门。厦门以温暖的气候和迷人的海岸线闻名,与欧洲的湿冷有着截然不同的气候,或许这也是他初到阿姆斯特丹时,觉得寒风刺骨、空气湿润的原因之一。李慕辰从小生活在一个较为温馨的家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一个比他小三岁的妹妹。
李慕辰的父亲李建军是一名中学教师,性格较为严肃,对李慕辰的期望一直很高,尤其在学习和事业方面,他希望儿子能成材,走上成功之路。母亲陈秀梅是一位温柔的传统女性,年轻时曾做过幼儿园老师,后来辞职在家相夫教子,对家庭的照顾无微不至。母亲的性格温和,对李慕辰十分疼爱,对孩子的教育也很宽容,但由于成长在传统观念的环境中,对一些观念较为保守。
李家虽然不算富裕,但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视,尤其支持李慕辰在学习建筑上的兴趣。李慕辰高中时期表现出了对建筑的强烈热爱,经常自行研究建筑结构和设计,还考上了一所国内知名大学的建筑系,这让家人对他感到骄傲。为了支持他的留学梦,父母节衣缩食,省下了不少积蓄,同时也希望他将来学成归来,为家庭带来荣耀。
然而,尽管父母在物质上极力支持,李慕辰内心深知,他们对一些前卫或开放的观念持有保留态度。特别是他母亲,虽然思想不算极端保守,但家庭观念还是根深蒂固的,始终希望孩子正常地成家立业、传宗接代,不要因为学业而耽误人生的下一步。
迎新会
迎新活动在学校的一个开放式大厅里进行,气氛轻松而热闹。大厅里到处是聚集的学生,熙熙攘攘,大家都端着饮料,彼此交流,分享自己的学术背景和文化经历。李慕辰站在人群的边缘,手里端着一杯果汁,目光在会场内游移。他的穿着低调简洁,一件灰蓝色的夹克搭配着深色牛仔裤,显得有些保守。他不想引人注意,甚至在大部分对话中保持着沉默,只是偶尔微笑点头,尽量不让自己显得孤单。
因为李慕辰是早上到达的,所以他直接就去了学校的迎新会现场。
他望着眼前的情景,内心有些不安。周围的学生大多是西方面孔,有些在谈笑风生,用流利的英语讨论着各种他从未听说过的话题。即使身边也有几个亚洲面孔的学生,但似乎每个人都带着一种轻松的自信,完全不在意自己是否融入了这片陌生的土地。他感到自己仿佛被隔绝在一个透明的屏障之外,既想迈入其中,又害怕被关注。
就在他犹豫不决时,一个声音从身旁传来。
“嗨,你也是建筑系的学生吗?”李慕辰微微一愣,转头看去。站在他旁边的是一个高挑的男生,阳光般的微笑挂在脸上,深蓝色的眼眸中透着友善的光芒。他穿着一件白色的T恤,搭配浅色的牛仔裤和一双休闲运动鞋,打扮得随性又不失时尚。那人伸出手,用流利的英语继续道:“我是马克,很高兴认识你。”
李慕辰怔了一下,迅速从愣神中回过神来。他有些拘谨地微笑着握了握马克的手:“我叫李慕辰,从中国来。是的,我也是建筑系的学生,很高兴认识你。”
马克露出更灿烂的笑容,手上的力道轻柔却充满温暖,他打量着李慕辰,带着一丝好奇和真挚的热情说道:“啊!建筑系在我们这里非常受欢迎。其实我们学校的建筑设计项目很有名,每年都吸引不少国际学生。我一直觉得建筑是一门充满魅力的学科,你也有同感吗?”
李慕辰被这突如其来的友善拉入对话,微微放松下来,点了点头说:“是的,建筑很有意思。它不仅仅是建筑本身,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反映出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所以我也特别期待能在这里学习到不一样的东西。”
马克点点头,眼里闪烁着认同的光芒:“说得太对了!荷兰的建筑风格你应该很快就会注意到,尤其是那些水边的建筑,还有我们特有的运河桥梁设计。和很多国家的建筑理念不太一样,荷兰建筑更注重功能与简洁,非常注重和环境的和谐。”
李慕辰点头,心里不禁对马克产生了一丝好感。他没想到自己竟然会遇到一个对建筑有着如此热情的同学。两人不知不觉聊起了荷兰的建筑风格,马克还给他描述了几座城市中着名的地标建筑,还特别提到阿姆斯特丹的“倾斜屋”,它们由于地基松软而产生的独特倾斜设计不仅是荷兰建筑的特色,也成为一道风景线。
谈话渐渐深入,马克热心地继续道:“有空我可以带你去看看阿姆斯特丹一些有趣的地方,比如梵高博物馆、国家博物馆,当然还有那些独具风格的咖啡馆。这里的咖啡馆和中国的茶馆有点类似,很多都是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历史的,非常有意思。”
李慕辰听着,忍不住笑了笑,开始感到轻松一些。他有些惊讶自己居然能这么快和一个外国人聊得这么投机。他内心深处的戒备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久违的放松。对于刚到异国的他来说,遇到一个能聊得来的人,无疑是一个温暖的慰藉。
“真的很谢谢你,我还担心自己会适应不了这里的生活,”他诚恳地说,“不过你说得这么有趣,我倒有点迫不及待了。”
“嘿,不用客气,”马克笑着挥了挥手,“作为新生,我们都得适应新的生活,不是吗?我也曾经和你一样,在新环境中感到紧张和陌生。不过说真的,你会喜欢这里的。荷兰人普遍比较开朗包容,尤其是阿姆斯特丹,几乎是欧洲最开放的城市之一。”
听着马克的话,李慕辰心头的不安渐渐消散。和这位开朗的荷兰男孩聊着天,他开始觉得,这座陌生的城市或许并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遥远。接下来的迎新活动里,李慕辰逐渐融入了人群,马克不时会把他介绍给其他同学,让他结识更多的人。
活动结束后,马克拍了拍他的肩膀,带着些许的戏谑说:“李,如果有任何问题,随时找我!我在这里算是半个向导了!”
李慕辰不禁笑了笑,点头道:“好,那以后就麻烦你了。”
这一天的相识让他觉得温暖,而马克的友善和直率,像一束光般照亮了他的心,驱散了他初来乍到的迷茫和紧张。他突然意识到,或许这个新的生活真的会带给他意想不到的惊喜。
新生活就这样开始了
李慕辰住在一栋三层的学生公寓里,这是阿姆斯特丹大学专门为留学生准备的宿舍楼。这座宿舍楼并不豪华,但具有荷兰典型的简约风格——建筑外立面由灰砖砌成,窗户宽大明亮,每一间公寓都朝向一条小运河。夜晚时,街灯柔和地映照在水面上,波光粼粼,为这座朴素的建筑增添了一丝温暖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