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章 烽烟四起(1 / 2)正说三国首页

黄巾起义并不是汉末唯一的起义,事实上在黄巾起义前后,有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起义,只不过没有黄巾起义那么大,那么有名。但这其中却涌现了许多我们熟悉的声影,这一节,我们就简单来介绍一下这些起义以及与之相关的事。

早在汉灵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前,交趾地区的乌浒蛮人就已经反叛很久了顺便说下交趾就是越南,说明越南在很早以前就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后来朝廷派朱骏去,三下五除二就搞定了。

大约在光和四年十月鲜卑侵犯幽、并二州河北、山西、甘肃一带。结果其首领和连在侵犯北地郡今甘肃、宁夏一带时被当地人射死。这个鲜卑人后来可是大大有名啊,他们是五胡乱华的主犯,后来鲜卑人建立了很多国家,最有名的就是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而以后要提到的乌桓,是与鲜卑同源的,都是上古的东胡部发展而来。

光和五年,板蛮人在巴郡四川一带作乱,朝廷任命曹谦担任巴郡太守,使用怀柔政策,搞定了这次叛乱。

三国时有名的黑山贼张燕大约也是在黄巾起义前后发家的。张燕原名叫褚燕,常山真定人赵云老乡,强盗头子,因为他英勇善战、行动敏捷,人送外号飞燕吕布外号飞将,差不多也是这意思!后来他与另一个强盗头子张牛角合兵估计张牛角人多,张牛角战死了,众人就推褚燕做老大,他就改姓了张!后来黑山贼发展到百万,朝廷平定不了,就招安张燕为平难中郎将。从此,张燕从一个盗贼,成长为一个地方割据的军阀。后来他投靠曹操,拜将封侯,得了个善终,子孙也继承了他的爵位。

还有汉中的米贼张鲁张公祺,他的五斗米道和张角的太平道差不多,在我国道教的发展史上也写下了很重要的一页。现在我们说的张天师,基本就是以他为原型的!五斗米道由他祖父张陵创立,因为每个入道者要收五斗米,所以叫五斗米道。益州牧刘焉招安张鲁为督义司马,结果张鲁杀了刘焉的别部司马张修,吞并了张修的部队,刘焉死后他儿子刘璋把张鲁母亲那面的亲戚全杀了,从此张鲁与刘璋结下了梁子。后来曹操征汉中,张鲁降了曹操,把汉中的粮仓都留给了曹操不愧是米贼,受到赞赏他有意投降,不烧粮仓那是为了求封,有什么好赞赏的,拜将封侯,他的五个儿子也都封了列侯,他有个女儿还做了曹操之子曹宇的妻子,可说是风光无限好啊。但裴松之评价:“张鲁虽有善心,要为败而后降,今乃宠以万户,五子皆封侯,过矣。”我认为,张鲁五子皆封侯是有原因的,他女儿是曹宇的妻子,曹宇与魏明帝曹睿特别友善,他儿子曹奂后来还做了皇帝虽然是个傀儡,所以关键要看是什么时候封的侯。

在东汉末,黄巾起义当然最有名,接下来最有名的那就是凉州之乱了。三国志说:“金城边章、韩遂杀刺史郡守以叛,众十余万,天下骚动。”那说明是边章、韩遂是自己叛变,但资治通鉴上却说:“北地先零羌及罕、河关群盗反,共立湟中义从胡北宫伯玉、李文侯为将军,杀护羌校尉泠徵。金城人边章、韩遂素着名西州,群盗诱而劫之,使专任军政。”那就是说明边章、韩遂是被群盗诱骗去,胁迫他们叛乱的,还说后来:“韩遂杀边章及北宫伯玉、李文侯,拥兵十余万,进围陇西。”这就于理不通啊,你说韩遂既然是被胁迫的,那北宫伯玉等自然对他有戒心啊,这么能这么轻易就被他杀了?即使真被他杀了,那他既然被胁迫,应当要归顺朝廷啊,为什么在他拥兵十余万后还要继续叛乱啊!所以我认为,资治通鉴对这事的记载是有问题的,三国志的就比较可靠,而且据说边章是病死的我没查到资料,网上记载。

后来朝廷派了车骑将军张温、中郎将董卓等去镇压叛乱,开始大胜,后来被羌人打败,董卓用计全身而退后来他就是用这些人马掀起了朝廷的血雨腥风。打败了朝廷征讨的部队后,反叛军越来越嚣张,他们杀了凉州刺史耿鄙,耿鄙的军司马马腾马超的老爸见势不妙,就拥兵造反,与反叛军联合了起来。后来韩遂、马腾名义上归顺了朝廷,但实际上割据一方,最后这股势力被曹操平定余部被马超带往蜀地!

还有幽州的叛乱,那是在凉州之乱后,张温征乌桓骑兵三千人去征讨凉州贼军,前中山国相、渔阳人张纯请求统领这些乌桓骑兵,张温不肯,而让涿县县令,辽西人公孙瓒统领。部队到蓟县时,乌桓骑兵因为粮饷拖欠不发,多数人叛逃,返回乌桓部落。张纯因为没有让他统领乌桓兵而怀恨在心,便与同郡人、前泰山郡太守张举和乌桓部落首领丘力居等联盟,抢劫蓟县,并杀死护乌桓校尉公綦稠、右北平郡太守刘政,辽东郡太守阳终等人,部众多达十余万,驻扎在肥如县。张举称皇帝,张纯称弥天将军、安定王。他们发布公文通告各州、郡,宣称张举将取代东汉政权,要求灵帝退位,命公卿奉迎张举。灵帝下诏命骑都尉公孙瓒进行讨伐,初时公孙瓒大胜,但公孙瓒过于深入,后援无以为继,反为丘力居等围于辽西管子城二百余日,公孙瓒粮尽,士兵溃散。后来朝廷派刘虞做了幽州牧三国演义上说刘焉做过幽州太守,并招过刘备从军,那纯粹就是杜撰的了。幽州的长官要么是刺史要么是牧,郡的长官才叫太守,东汉末年,一州要辖数郡,看来罗贯中对这个不太了解,刘虞说降了丘力居,张举、张纯孤立了,后来张举上吊,张纯被杀,幽州之乱平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