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永利自然是不知道颜畅竟然想当什么‘八股教父’,他只知道颜畅背了上千篇八股,但这是不是真的……那就只有颜畅自己清楚了。
在商言商,沈万亿对于颜畅的真实想法也不是太在乎,“颜先生是想找我出资来刊印八股文集?”
“明人不说暗话,颜某就是这个想法。”
沈万亿一笑,“颜先生,说句大实话,找我沈万亿,要我帮他刊印什么诗集、书稿的人海了去了,但在商言商,他们为名,我是为利。这八股文集压根赚不到钱什么呐。”
“怎么会!天下读书人哪个不要看八股?”
“颜先生,你是不在这行,不知道这行的难处啊。”
都说互联网社会盗版严重,其实盗版这东西自古就有。虽然明朝卖书不收税,可架不住同行疯狂盗版、疯狂压价啊,“有一个说法,天下书籍备于建阳之坊。”
现代有莆田高仿鞋,明代有建阳盗版书。莆田高仿鞋好说,仿的鞋子比正版质量还好;这建阳的盗版书,板纸滥恶、偷工减料、删改内容……凡是现代盗版用到的技能,建阳一样不落,全都会。简而言之,建阳就是盗版界的鼻祖兼扛把子。
末了,见颜畅尴尬模样,沈万亿补充道,“其实,只要不是在两广、福建地区,钱还是可以赚到那么一点的。”
要是换了以前,沈万亿恐怕干干脆脆就会答应这些,如今又是说赚不到钱,又是说建阳盗版书……还不是因为要送沈兆京去别的书院?看来,不解决这个问题,说什么都是白搭。
想到这里,颜畅故作漫不经心道,“刚才门口遇到了王胜梁,他来这是?”
沈万亿倒也不避讳,“哦,王先生现在在双林书院教书,他的意思是,能让我家兆京到双林书院学习。”
颜畅对这个双林书院倒是没什么感觉,胡永利听了却是大吃一惊,“王胜梁到双林书院了?”
见胡永利这幅模样,颜畅不由侧头,“双林书院,怎么了?”
见颜畅竟似无动于衷,沈万亿不禁皱眉,“颜先生不知道?”
胡永利哪里管颜畅是不是真不知道,当即便把双林书院的情况说了出来。
明嘉靖帝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最憋屈的皇帝了,历史上的皇帝哪个不是一句话发下去,下面立马老实?唯独嘉靖帝,两次下令大规模毁禁书院,全国书院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多。
要说这个双林书院,不仅在南京,甚至在整个南直隶都是有一定名气。缘由无他,这个书院虽然提出什么修身养性是第一,考取功名是末等……但这个书院每次乡试都有不少人中举。
中举人数越来越多,这书院的名气也就越来越大,不仅南直隶的学子慕名而去,就连浙江、山东、河南、湖广、江西、福建等省,也有不少学子慕名而去。
听到这里,颜畅突然想起一个人——撒贝宁。书院这逼装的好啊,考取功名是末等,结果每次都出大把的举人。书院里坐着的都是逼王撒贝宁吧?人家撒贝宁是‘一不小心考北大,没挤地铁很遗憾’,双林书院是‘科举功名是末流,一不留神全中举’。
‘这书院这么流弊?’
颜畅心里默念一句,旋即开始搜索起来。双林书院,的确有这个词条,但词条的解释却是让颜畅感觉有些不对劲——
双林书院,宋景祐四年(1037年),国子助教茅知至辞官回乡,在此建双林书院,授徒讲学,读书著作。明后屡修屡废,嘉靖三年(1524年),因年久毁坏,知县朱衮在其遗址重建……嘉靖七年(1528年),知县萧宏鲁捐田4亩多,为诸生膏火费,改名为崇正书院,后渐废。
说白了,浙江的书院,而且是修一次废一次……到底是历史变了呀,原本一个废物书院,竟然成了明星书院。
沈万亿道,“双林书院都是优秀学生,每年都能出不少举人,王胜梁先生说的好,见贤思齐。这个词很好,看到贤能的就想着跟他一样,我家兆京就算再不像话,经常看到那些人,肯定能学好。再说,书院很多人以后都是要当官的,就算仍然考不上举人,在书院里结交这些人,多些人脉,多些路子,总归不是一件坏事。以前我也想把兆京送进去,可惜一直不能如愿,现在有王先生作保。”
沈万亿后面没说了,可颜畅也明白了。说白了,以前一直想把孩子送进去,人家一直不要。现在有人作保,人家愿意收了,当然要把孩子送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