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一点,子正兄应该知道我大汉的钱财主要来源吧?”郭悦问道。
刘翊回答:“知道,我大汉的财政收入包括田税,关税,算赋,口赋,更赋,户赋和平赋。”
郭悦点头:“那子正兄自然知道人口对我大汉赋税的重要性吧?”
刘翊正要称是,不过突然间似乎猜到了郭悦的想法,问道:“靖节姑娘是想趁机调查一下我颍川的人口?”
的确,颍川不是一个大县,整个县也不过一千户人,但是暗藏在这一千户人中,没有上报给官府的人,估计比这一千户人还要多。
这些人俗称黑户,不上报当然是为了不交税。
当然不是关税,田税,而是算赋,口赋和更赋。
算赋是秦汉时政府向成年人征收的人头税。它始于商鞅变法,是作为军赋征收的人头税,在秦时或称作口赋。公元前203年刘邦下令,规定凡是年龄在15-56岁的人出赋钱,每人120钱为一算,这就是算赋,从此成为定制。
算赋是汉政府财政收入中的一个主要项目,归大农经营。目的是“为治库兵(兵器)车马”,故仍是军赋性质。算赋一律用货币缴纳,除汉昭帝因谷价过贱伤农,有两次特诏暂用菽粟代钱外,几乎没有例外。算赋数额有因特殊情况而减轻或蠲免的,偶尔也有增加的,一般来讲,算赋为每人一年一算,但也有特殊情况,如秦朝曾有法令“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西汉政府为了鼓励户口增殖,提倡早婚。公元前189年下令:女子年龄15以上至30未嫁五算,即算赋五倍于常人。《汉律》还规定,贾人与奴婢倍算,即商人与奴婢的算赋一倍于常人。这显然是为了抑商和限制蓄奴。
口赋,是汉代政府向十四岁及其以下的儿童征收的人头税。也称口钱、口贱钱。西汉初年征收额是每人20钱。起征的年龄是7岁,到汉武帝时提前到3岁起征。汉元帝时,贡禹上书,请求把起纳年龄再推迟到7岁,被采纳。
由更卒之役的代役钱转化而来的一种赋税。汉制﹐成年男子均须为政府服徭役﹐共有三种﹐即正卒﹑戍边﹑更卒。更卒之役是每人(除享有免役特权者外)每年须在本地为地方官府服一个月的无偿劳役﹐从事修路造桥﹑转输漕谷等等。因役人轮番服役﹐所以叫作“更”﹐役人叫作“更卒”。有不愿或不能亲身服役者﹐可出钱三百(一说两千)交官府雇人代替﹐是谓“过更”﹐即把更卒之役过与他人﹔而所出之钱﹐即谓之更赋。实际上﹐尤其在汉武帝以后﹐人们都不大肯亲践更卒之役﹐而愿意出钱了事﹐或是地方官府不愿役人亲身践役而强令他出钱代役﹐于是这笔代役钱就逐渐转变成为类似人丁税的一种赋税了。
郭悦没想到刘翊看起来是一个话不多的老好人,但是实际上脑子转的很快。
刘翊对郭悦的建议自然是一百个支持,无他,因为在他之前还有一个前例,那就是曹操。
曹操在洛阳那会找郭悦造纸造了几百张。而曹操也是一个聪明人,没有说把纸当传家宝供着烂在自己家里。而是请人装璜做了几十本书,分别进贡给了皇帝、朝中重臣还有几十位大儒。
曹操的介绍是说遇上了一位高人赠送了他这些高档纸,但是稍微有点人脉的,都能查出来其实正是郭悦那几天在曹家叮叮当当的干活。所以其实大家的内心都知道这纸其实是郭悦搞得,但是没人说出来。主要还是顾及曹操他老爹曹嵩的面子,毕竟曹操都说了是个“高人”,谁要是在跳出来说那个高人其实就是谁谁谁,这不拆他曹操的台吗。
所以也就造就了如今的现况,有曹操这个实例,刘翊自然是相信郭悦的。
“而且还有一点,子正兄,不知道你给予这些农民们的粮食是否都是无私供给。”
“自是不求回报的。”刘翊奇怪的看了一眼郭悦,“莫非靖节姑娘也想像门外那些商人一样卖粮食?”
“不不不。”郭悦摇摇头,“我且问你,假如你在一个罕无人烟的地方看到了百两黄金,而当你拉着黄金快到家的时候,摔了个跟头,黄金掉进了悬崖,不知道子正兄会如何做。”
刘翊想了想,说道:“本就是无根之水,被抢了自然是被抢了,我应该不会再去大动干戈的找回来吧?”
“那么假如子正兄辛苦工作了一个月,最后赚得百两黄金,最后也不小心掉进了悬崖的话……”
“那自然是会很心痛……原来如此,我明白了。”
郭悦看着刘翊不住点头的样子,满意的笑了笑,和聪明人说话就是开心。
就像郭悦所说,那些农民们平白无故领了不少粮食,虽然不会刻意的去浪费,但是偶尔总会有什么时候出点岔子,然后农民们就会抱着‘反正能免费领’的想法,想着那些粮食丢了也就丢了,不会去珍惜。
“那我该如何做?请靖节赐教!”刘翊一低头,然后给郭悦作揖道。
“这……”郭悦一时间也没什么好主意。
她一开始是想着让这些农民们去帮刘翊他家修修院子啊什么的,但是突然想起来刘翊是个土豪,土豪的家怎么会需要农民们修缮。有些裂纹估计立刻叫专业工匠前来了。
“哎呀呀,靖节你在这呢。”这时候,左慈突然出现在了郭悦身后,笑眯眯的问道,“看样子靖节小友是遇到什么困难了,不知道能否与老道我分享一下?”
郭悦转身一个漂亮三百六十度托马斯大回旋踢。
左慈退场。
“好吧,感谢左慈。”郭悦看了看门口,左慈又不知道跑到那去了,说道,“这几年大汉的灾祸好像不少的样子。”
“的确。”刘翊疑惑的看着郭悦,“我这里接到了消息,听说巨鹿那边居然爆发了疾疫,朝廷那边忙得焦头烂额的。”
郭悦点头,在她生活在大汉的这十几年里,经历过的国家级天灾人祸就有几十次。郭悦也一直在疑惑,要是按照一年三次来看,大汉这一百多年经历了四百多次大灾祸,居然还能顽强的挺过来,真不容易啊!
“所以我在想,如何能规避这些灾祸。”郭悦说道。
“规避灾祸?”刘翊奇怪的问道,“但是如何规避?”
“比如前年的大旱,假如我大汉有水库,就能大幅度避免庄稼旱死。又比如……”
“请稍等,何为水库?”
好吧,为了解释这些不属于这个公元二世纪的王朝所拥有的东西,郭悦的确废了一番口舌。
直到最后——
“也就是说,靖节姑娘是想用粮食来命令那些百姓们修建水库、河堤,拓宽水路,普及教育?”
“嗯嗯~”
“那个……”
刘翊有点苦恼,看着郭悦兴致勃勃的样子,不知道该怎么说。
“既然如此,那就开始吧!”郭悦亢奋了起来,把颍川修建的漂亮一些,坚固一些。毕竟颍川可是她的家乡啊!
“稍等!”刘翊一把拉住郭悦的手,却又像触电一样弹开了,红着脸说道,“在下唐突了。”
郭悦倒不是在意这些男女之事,放到现代看的话,现在小学生不还都有谈恋爱的。
想想那些全篇都用汉语拼音构成的情书,郭悦就想笑。
“子正兄,怎么了?”
“那个……”刘翊想了想,还是说了出来,“现在正是农耕时节,即使是靖节姑娘这么说了,恐怕农民们忙着耕种,是不会去做其他事的。”
“忙着耕种?”郭悦突然想到,自己家里还有几亩田呢。不过家中的那些田地都被秀儿包揽了,不知道她整天在捣鼓什么。
不过的确,在封建时代来看,粮食是国家根本。郭悦就算是强制那些农民们去干其他事,别人不说,刘翊肯定也会第一个阻止。
“好吧好吧。”郭悦兴致颓然但还是打起精神来说道,“无论如何,先去找官府,趁机统计一下我颍川的人数吧。”
眼见郭悦打起精神,刘翊也没再说什么,而是招呼来一个下人,让他去给颍川县令带个口信。
具体的执行,刘翊还要等县令一起,三个人好好的讨论。
不知不觉就过去了一个时辰,眼见领粮食的人们越来越少,商人们渐渐等不住了。
有的商人干脆直接离开了。
就在商人们坐不住的时候,刘翊家大门前却又迎来了一位农民汉子。
穿着和那些商贾格格不入的粗布衫,带着草帽,皮肤黝黑,却又和其他农民不一样,直接走向商贾们。
“请问,这里就是刘家吗?”农民汉子压了压头上的草帽,询问那些商贾。
商贾们并不理会这个农民汉子。
农民汉子问了一圈也没有人回应他,就在他四下寻找其他人的时候,突然看见了一个熟悉的人影。
汉子咧嘴一笑,露出和皮肤颜色相反的一口洁白的牙,喊了出来:“喂!左元放,别跑!还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