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一十章 绮罗封灵(1 / 2)从前有个问剑人首页

剑道修行者在突破琴心境的时候会在气海之中凝聚剑丸,而随着修为境界的提升,剑气浑厚增强,剑丸也会逐渐演变成本命飞剑。

剑道修行者的本命物便是飞剑。

一般修行者若是想将本命物释放出体外,则必须达到晖阳上境甚至是乾元境才可以。

如今唐戈刚刚突破到晖阳初境便可释放出本命飞剑用于战斗,难怪巫清会一时惊愕无语。

千年来能够做到这一步的修行者,恐怕不出两手之数。

巫清离开之后,唐戈拿出如意袋,取出了那个金字塔般模样的昆仑印,光泽似乎比起之前要暗淡了一些。

昆仑印悬浮在虚空中,唐戈静静的盯着它,眼底浮现了一抹精光。

在大明宫永昌殿内,他利用昆仑印的威压震慑住了仇无涯和铁痕,那是因为岑夫子在昆仑印上留下了印记,可以使用一次。

后来,唐戈又受到了各宗门强者的攻击,身体严重损伤。

他强行催动昆仑印击退了那些人并且带着古之月几人逃离,导致身负重伤,差一点便会身陨。

好在他修行的剑渊功法玄妙深邃,剑气雄浑程度远超他人,又有无极剑骨护住了躯体。

否则现在他就算不死,也会瘫痪在床。

唐戈手掌一挥,收回了昆仑印,这本来是他拿来与女帝谈判的,却机缘巧合的救了他的性命。

不过很庆幸,昆仑印上有山主和岑夫子留下的双重禁制,就算被人抢走,也无法使用。

况且在昆仑界中,也没人敢为了一个没用的昆仑印去得罪昆仑山。

时隔数十日之后,唐戈终于走出了房间。

他推开了另一扇门,看到了床榻上的少女在安静的躺着,她头上的玄阳玉簪如血一般。

唐戈在床边坐下,打量着少女的发丝、眉眼、脸颊,还有那隐约可见的梨涡,轻叹了一声,呢喃道:“果然还是发生了啊,玄阳玉只能调养,却治不了本,看来只能去一趟那里了。”

他看着少女,从如意袋中掏出了另一颗灵韵。

灵韵呈乳白色,形似蚕豆,散发着玄妙的气息,那种力量是昆仑界不曾出现过的。

剑气忽然在唐戈的掌心生出,灵韵随着剑气飘掠到了少女的眉心处,悬浮了片刻便融了进去。

灵韵进入到了她的气海之中,或许能够起到些作用。

唐戈这般想着,手指轻轻抵在了少女的眉心处,数道剑气从指尖浮现,沿着眉心进入到了她的气海中。

这数道剑气来自剑符,比世上任何剑气都要厉害。

唐戈脸色微白,一次性释放剑符如此多的剑气还是有些吃力。

那些剑气在少女的气海中呼啸了一阵,然后朝着那颗灵韵汇聚,剑气彼此连接,将灵韵包裹而进,完全隔绝了那种玄妙的气息。

现在就算是无相境强者出手也发现不了她体内灵韵的存在。

唐戈又取出了一个玉瓶,玉瓶之中弥漫着血红的气息,比起小菩提丹不知强了多少倍。

这是一颗血菩提,足可以炼制三十枚小菩提丹的血菩提。

昆仑山的菩提树一年时间也结不了几颗。

唐戈屈指一弹,几道剑气落进了血菩提之中,然后喂少女服下。

那几道剑气可以很大程度的减缓血菩提的药力,以一种温和的方式缓慢的吸收着,否则以她晖阳境的修为,恐怕会立刻爆体而亡。

做完这些,唐戈的脸色更白了一些,他松了口气,心想这下子应该可以醒过来了吧。

他在床边坐了很久,盯着少女的脸庞,眼神逐渐柔和了起来,说道:“下次不会再丢下你一个人了。”

他离开了房间,房门关上的那一刻,少女睁开了眼睛。

明眸上的暗淡一扫而光,嘴角浮现了一抹倾城笑意。

唐戈又去了邬沧雨的房间,他的伤势勉强算是好了一些,仇无涯那一剑的确是凌厉无比。

此时他正盘坐在床榻上修炼着,房间的四周还有海晴儿布下的阵法,数道剑气环绕在他周身,隐隐有割裂虚空之势。

唐戈负手而立,安静的等待着。

邬沧雨闭着眼睛,知道是小师叔到来,所以才没有任何警惕,嘴角浮现笑意,应该是为唐戈出关而感到高兴。

半个时辰转瞬即过。

剑气湮灭,邬沧雨睁开了眼睛,起身下床,说道:“小师叔,你没事了吧?”

唐戈点头说道:“没事了。”

邬沧雨开心一笑,突然间想到了什么,眼神微微暗了下去。

唐戈说道:“没事,我来解决。”

仇无涯死了,云剑宗绝不会善罢甘休,或许未来很长的时间他们都会生活在恩怨仇杀之中。

邬沧雨拿起了床上的一柄剑递给了唐戈。

这是一柄通体灰色的剑,剑身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裂纹,就像是被某种神兵利器重击过一般。

这是仇无涯的剑,虽然比不上神兵,但品阶也是不低,比惊月、鬼泣甚至是邬沧雨的金剑都要强上一线。

此剑名为千纹,在昆仑界中颇有名气。

唐戈接过千纹剑,视线扫过剑身,感受着那一股虚无缥缈却又冷冽霸道的剑气,目光微微一凝。

他说道:“想办法先送你回昆仑山。”

邬沧雨一滞,却是摇头说道:“小师叔,我若回了昆仑山,恐怕更加会不得安宁。”

唐戈盯着他的眼睛看了片刻,收回了目光,又看了一眼手中的千纹剑,说道:“听潮灵谷有一种名为绮罗封灵的符文,可以隐匿世间任何气息,若是有了此物,要离开桐乡城不难。”

“绮罗封灵?”

邬沧雨眉头一皱,又道:“这道符文虽说用途极为简单,但却极难掌握真谛,就算是在听潮灵谷中,能够画出这道符文的人也是少之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