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章 购买吃食(1 / 2)雪落轩庭首页

镇子整个看起来并不大,家具店所在的是一条街,街道两旁是大大小小的店铺,这样的店铺后面都带有一个不大不小的院子,店主一般皆是住在后院里。

这样的街道在镇子上也就三条,想当于商业街,是东西走向,每条街大约长一百五十米,中间部分有个与它们垂直的道路。三条街位于镇子的中心,也算是镇子上最繁华的地方。

这三条街的外面则是分散的住户,一般有钱的都住在南边,因为那边不仅靠山,还有河水从门前流过,河上有一座木桥与这边相通,因为桥修得好看,阿爸曾带她去看过。

家具店位于最南边的一条街,而粮店位于中间那条街上,李雪儿脚下步子很快,但该看的都看好了,一路走来,她看到了与家具店在一条街上的杂货铺,还有布料铺,她还特意找了一下铁匠铺,刚好和粮店在同一条街上。这几个铺子是她有了钱后要去光顾的。

大约一个小时后,她走进了粮店。

粮店里的种类不是很多,有两三种面,面有精细的白面,稍黑一点的纯麦面,还有就是她家里有的那种杂粮面。

此外,还有四种米,分别精大米、粗大米、梗米,再就是小米。

李雪儿还看到了黄豆和扁豆,像绿豆、红豆之类的好像没看到。

这些粮食分别装在木制的格子里,摆放在进门可以看到的地方,每个木格子上都贴有红色的纸条,写着各自的价格,再往里一点放着一些麻袋,应该是存货。

李雪儿先看了三种面的价格,分别是十文、六文和四文。再看米的价格,明显比面贵了许多,大米要十五文,粗米十文,就连梗米都要七文钱,可能与这里位置偏北,不种稻子的原因有关。小米倒不是很贵,八文钱,但也比黑麦面贵。

黄豆和扁豆的价格分别为十二文和十文,与面粉比还是贵了不少。

李雪儿了解了所有的价格,决定暂时先买点杂粮面,再买点黑麦面先吃几天,若是椅子卖得好的话再买白面和小米。

李雪儿买了五斤杂粮面,五斤黑麦面,共计花了五十文钱。

她估摸了下,若是以后按俩人都吃饱来做饭,这些或许刚能吃撑个七八天吧。

先管不了那么多,只能等着看椅子卖的情况,再决定以后买什么吃食。

买好了面,李雪儿便提着袋子往集市走去,在没人看见的角落里又悄悄取出了三十文钱备用。

集市在三条街的西头,沿着每一条街往西走,出了街就能看见,集市门口正好对着中间这条街。

李雪儿走到刘金海阿叔的牛车边,将面袋子放到牛车上,见其他人都还没有回来,她便转身进了集市。

此时,已经将近中午,摆摊卖东西的已经接近了尾声,大部分人已经卖完东西收了摊,李雪儿看着集市里稀稀拉拉的十几个摊位,寻找自己需要的东西

李雪儿转了一圈,看到有卖鸡蛋的,一个两文钱;有卖猪肉的,一斤要十五文,猪板油也要十文钱,她想买点,最后还是放弃了这个念头,目前而言,吃饱才是关键。

卖菜的几乎没有,她不知道是已经卖完收了摊,还是冬日原本就没有什么蔬菜,她想应该有卖萝卜、土豆之类的摊位,仔细搜寻了一大圈,终于找到一个卖土豆的摊位,一斤两文钱,虽然觉得有点贵,但她还是买了五斤,因为放点土豆在面糊糊里,既好吃又顶饿。

李雪儿还看到一个卖馒头包子的摊位,馒头饱子个头都挺大,估计一个她便能吃饱,但是价钱却不便宜,包子三文,馒头一文,尽管自己也很想吃肉包子,但她最终只买了一个包子,另外给自己买了一个馒头,就这样合起来都能抵上一斤杂粮面的价钱,虽有点不舍,但想想柱子吃到包子时的表情,李雪儿决定大方一会。

买好这些东西,李雪儿便出了集市,走到刘金海阿叔的牛车边。

不一会儿,大家陆陆续续地回到车边,每个人都或多或少买了些东西。

等大家坐好后,刘金海阿叔便赶着牛车走上回去的路。

早上过来时,李雪儿的心里担心椅子能不能卖掉,所以没有心情观看周围的景致,回去的时候她便细心地观察欣赏起来。

这一路走来,可以看到有一条小河与道路平行流淌着,只是流动的方向恰好与牛车行进的方向向反,河水向东流去,牛车则向西而行。

冬天河水清清澈澈,远远看上去象一块无限延伸的镜子,上面或深或浅的波纹,虽然使镜面显得不是那么平整,但却让镜面看上去异常柔美。

紧挨河水的河岸是河水长期冲刷形成的沙滩,冬天河水流量变小,露出来的沙滩就变得宽阔起来,闪着淡淡的土黄色,吸引着人们都想光着脚走上去。

迷人的沙滩外侧是一片由大大小小的鹅卵石形成的河滩,里面还掺杂着不少大个的石头或石块。

在河滩和道路之间是连续起伏的田地,大约有六十多米宽,一条条田埂将其分成一块一块的。

道路的另一侧也分布着大大小小的田块,这一侧的田地比靠近河滩的宽了许多,大约有两百米宽。

田地过去则是高高矮矮的山丘,远远望去,因着是冬天,山丘上面覆盖着一层和山丘的土黄色差不多颜色的枯草,看上去异常萧条,或许夏季里上面会长满青草,中间或许还有许多小野花,层层叠叠地的山丘看上去一定很美。

道路两侧的田间地头有着零零散散的树木,看上去似乎是杨树和柳树居多,偶尔会有几棵榆树穿插在中间,每棵树上零零散散地挂着几片已经干枯的叶子,不时有一片两片随风飘落。

牛车不急不速地行驶着,大约半个多小时,牛车爬上一个长长的缓坡,绕着转了两个弯后,渐渐驶近村子。

到了村口,大家都下了牛车,各自付了车钱,互道着别各自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