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一顿味道怪异的午饭吃完,两个怀着复杂情绪的人的情绪也恢复了平静。
为了缓解两人之间尴尬的状态,杨皓晟没敢去厨房帮助李雪儿洗锅,而是帮着李雪儿将碗筷收到厨房后,留在了正屋。
李雪儿自在地收拾好厨房,同时也收拾好了自己的思绪。
收拾好厨房,情绪已经非常平静的李雪儿叫上杨皓晟一起去木工房察看木料摆放情况。
二人察看完木料,将木工房整理了一番,腾挪出可以容纳三人做工的位置,并将久不使用的工具一一做了打磨。
收拾齐整的木工房显得异常拥挤,堆在墙边,明显比上次粗壮,且多了两根的木料将木工房衬托的更加狭小。
看着那几根木料,李雪儿的眉头不由自主地皱了起来。
若是按照赵先生的希望,在五月十二赵老先生的七十寿辰之前不仅要制作出所有的家具,而且还需给赵先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将家具运到县城。
如此算来,他们三人至少在五月初十之前完成所有家具的制作,他们三人即使加班加点,完成的可能性也很小,更别说,近几日,海子还需帮助金胜叔和王婶子完成春种。
想到这些,李雪儿便又想起来原本打算好的春末盖房子的事来,堆在后面小山坡的一大堆木料也需要在春末之前处理好。
突然似有一道亮光闪过李雪儿的脑海,盖房子木料的砍伐之所以能够在那么短的时日内顺利完成,是因为多了几个人的加入。
她是不是可以多找几个人来制作家具,以便加快制作的进度呢?
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找什么样的人是最合适的呢?
年龄较大的人,成熟稳重,且力气也大,但是自己只是个十二岁的小姑娘,指使起来不仅很不方便,并且自己也会不大好意思。
最好找几个与自己年龄差不多,又踏实肯干的人,虽然可能在力气上会稍差点,但是大家一起制作起来会更易于相处,她指使他们心理上也不会有何负担。
想到这里,李雪儿便想到了上次伐木时,金胜叔叫来的刘金银、刘金锁、刘金水三兄弟,还有刘金林和刘国兵,其中刘金银和刘金林年龄是最大的。
具体找谁,李雪儿自己很难做出决定,便打算吃过晚饭后,向金胜叔打探一下这几人平时干活的情况,然后与金胜叔、杨皓晟、海子一起商量一下,再决定找几人和找哪几人。
经过一下午在木工房里的忙活,杨皓晟和李雪儿的关系已经恢复了正常。
晚上依然是杨皓晟帮忙烧的火,在两人轻松的聊天中,顺利且快速地做好了一顿饭,而饭的味道恰如两人之前的气氛,也恢复了正常。
杨大叔看到两人气氛轻松、配合默契地做好了晚饭,因为放下了悬着的心,感觉到吃进嘴里的饭似乎比平时还好吃上几分。
吃过晚饭后,柱子和刚子陪着杨大叔一边在院子里溜达,一边和杨大叔热烈地讨论着武功相关的事,而李雪儿则叫上杨皓晟来到了海子家。
他们俩到海子家的时候,大家刚吃完晚饭,海子正在帮王婶子收拾碗筷。
见到他们俩进来,王婶子便阻止了海子帮她收拾的动作,让海子招呼杨皓晟和李雪儿。
杨皓晟和李雪儿向阿婆、金胜叔和王婶子打了招呼,便各自找凳子坐了下来。
坐下之后,李雪儿先向着金胜叔开了口:“阿叔,我有件事想询问一下您,这两次伐木,您觉得金银叔三兄弟,还有金林叔和国兵干活时的表现如何?”
金胜叔原以为他们俩是来找海子商量事情,便做好了不说话的准备,只是微笑着望着他们。
未成想,雪儿却是向他提问,因为惊奇,一时有点愣神。
片刻之后,金胜叔便回了神:“当时我找的这几个人,包括你金海叔和金平叔都是实在人,干活肯吃苦,否则我也不会找他们几个,至于你说的这几个,都是年轻人,金水人相对机灵些,虽年龄不大,干活也是一把好手,国兵就更不用说了,你也知道,他家的担子早就是他担着呢。”
金胜叔说完后,还是将自己的疑问问了出来:“你怎么突然会想起询问他们几人的情况,是不是又有什么活需要找人做?”
李雪儿听了金海叔对几人的评价,便安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