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七章 蒲公英智力竞赛(1 / 2)又一片蔚蓝天空首页

1978年,社会民主党十一届四中全会召开,拨乱反正,对前些年党和政府的许多错误政策提出批评,尤其对已故领袖东方红主导发动的大改造运动进行了彻底否定,许多在运动中受到打击迫害甚至屈死的老同志老先生得到了平反昭雪。

随后希贤老人又英明地提出“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直到袁野重生前,这项国策仍被随后的历任领导人奉为圭臬,坚定不移地执行。

那个时候,人们刚从大改造运动导致的混乱、恐怖、残酷、迷茫和沮丧中走出来,整个社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新气象,昂扬奋进、积极进取的乐观精神充斥在每一个人的心头。

全国上下对知识的力量重新重视起来,曾经有一则趣闻从侧面表现了那个时代的风貌。

1982年,江城新华书店进了一批新书,登时小城轰动,许多老中青年纷纷从大老远的地方赶来,书店门前片刻功夫便排起了长龙,长长的队伍一时阻塞了交通。

根本相像不到,当时的社会对于知识的热爱和尊重,为了买书,竟然要排队,这可是少见的希罕事啊!后世也只有某个当红的流量明星开什么签售会时,才会出现这等大排长龙的盛大景象。

七八十年代曾经兴盛一个文学流派,朦胧诗派,门面担当有北岛、舒婷,顾城等,尤其顾城有一首一代人闻名遐迩: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他们应邀参加举办的诗歌节。开幕当天,尽管有人维持秩序,但热情的群众蜂涌而至,甚至许多无票者破窗进去。

听众冲上讲台,要求签名,钢笔戳得北岛皮肤生疼。一个小伙子更是激动地掏出一把匕首,猛地戳进手背,说道:“我要用我的血,让你们看到我对你们的爱,对诗歌的爱!”

青年们对诗歌的喜欢和狂热,可见一斑。

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们能够感受到,整个八十年代是文学狂热的八十年代,全民上下都沉浸在文学的世界、诗的海洋中,那种氛围以后再也没有出现过,代之而起的是对金钱的追逐,对财富的崇拜。然后是整个国家道德的倒退。

而蒲公英大赛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连续五届蒲公英大赛的举办,更进一步推动了人民对知识的尊重,对技术的渴望,对学者的推崇。

每次看电视上的智力大赛,青年们都不由自主准备了一个小本本,不时地记抄录下许多小知识,诸如世界上最高的高原,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世界上最热的地方,这些“世界之最”备受大家追捧,。

再一个便是历史知识,中国第一个女皇帝武则天,岳飞抗金,崖山之殇,亚历山大东征,匈奴西迁,二战三巨头,不管是中国的外国的,现代的古代的,都深得大伙儿的喜欢。人们像海绵一样深深地吸收着身边的知识。

在二十一世纪的人们看来,打开电脑,连接网络,随意点击,世界尽在我手,海量的信息充斥着人们的大脑,自己不需要动什么脑筋,所有知识便轻松搞定。

可是倒回到那个年代,知识的获取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比如说阿根廷历史上的一位传奇总统庇隆,估计这个名字,许多人并不知晓,就像袁野从来没有听说过格瓦拉一样。

许多年前,袁野看到一本杂志中介绍这位传奇总统的夫人伊莎贝尔庇隆曾经当选阿根廷总统,成为世界历史上的第一位女总统。

在女总统任上,积极推行庇隆主义,可能是政治经验欠缺什么的,最后被军人推翻下台,由此袁野便对她的丈夫胡安庇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然而遍搜资料,始终不得其然,直到十五年后上网慢慢查找,才获得他的传奇身世。为了寻找庇隆这个人,袁野竟然花了近二十年时间得到答案。

过去,一个人获取知识的力量非常有限。

再说回计算机,就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它的电脑技术也才处于286阶段。正是指令风行的天下,ins刚刚诞生。

所谓的互联网世界尚存在于一些疯子和空想家的大脑中,那么闭关自守哦,那个时候,我国政府美其名曰自力更生的中国又处于什么阶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