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七章 副刊文化(1 / 2)又一片蔚蓝天空首页

香港报业自开埠以来,就有在报刊上专门辟出专门版面做连载的传统,这就是所谓的副刊文化,不拘流行,不拘影视评论、专栏,诸如言情、侦探、鬼怪,名人隐私五花八门千奇百怪,无所不包,无所不容。

只要读者喜欢看,爱看,报社便毫无顾忌,放胆去写,可劲儿去登,一时间副刊内容鱼龙混杂,泥沙俱下。

六七十年代,整个报业副刊进入武侠的黄金时代,其时涌现出诸葛青云、卧龙生、梁羽生等诸多武侠名家,其中以金庸、古龙、梁羽生三者为最,成鼎足三分之势,称霸港岛流行。

那个时代,武侠之风席卷整个香港文坛,所过之处,没有一家报纸不连载武侠,没有一位流行作家不写武侠,没有一位读者不争睹武侠。

便连当地影视公司也未能免俗,争先恐后地扎进武侠世界,成龙、李小龙、洪金宝等明星便是在那股风潮中应运而生,大放异彩。他们的许多作品诸如龙门客栈、醉拳、猛龙过江一时风靡港澳,甚至影响到整个亚洲。

由于武侠在香江大行其道,一些武侠作家凭借手中的生花妙笔,便在香港混的风生水起,买楼养家,这在后世是完全不可想像的。

此中还曾经爆出一则传奇故事,香港四大才子之一金庸依靠连载武侠而令明报死而复生的佳话。

1959年金庸与朋友沈保新合作创办了一家报纸明报,原以为凭他的才情,凭他的抱负,办份报纸不是手到擒来,如庖丁解牛般轻而易举之事。

谁知设想与实践相差了十万八千里,他带着满满的激情和梦想而来,明报面向全市发行,读者们并不买账,你金先生头大,我就该买你的报纸么?呸!

二人毕竟年轻,经验浅薄,加之明报经营不善,定位不准等诸多问题缠身,第一年便亏损严重,报纸销量一直保持在千份上下,妥妥的一张三流小报,这对金先生办报时的远大雄心来说,不啻一个天霹雳。

面对明报挣扎在死亡线上苟延残喘,焦头烂额的金先生不得不亲自操刀写作武侠连载以图自救,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便是在那般艰难的时刻问世。明报至此才堪堪止住颓势,渐渐稳住阵脚,满城恨不能争睹神雕侠侣,明报终于撑过生死关口。

1962年,“难民潮事件”爆发,大量岭南民众不顾社会民主党政府禁令,蜂涌逃港,一时引发整个港岛政商各界的巨大震荡。

值此关头,明报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良机,积极跟进报道,进而神来一笔,将报道重点转向大陆,向港人全力介绍大陆政情,多角度聚焦国内新闻,一跃成为香港了解大陆的重要窗口。

明报从此起死回生,一跃而起,成为港岛大报之一。究其根本,金先生的武侠连载功不可没,后来香港作家倪匡评论说:“明报不倒闭,全靠金先生的武侠”,这的确是切中肯綮之言。

最后明报鱼跃龙门,飞上九霄,金先生也摇身一变,成就香港武侠大宗师,就此奠定香港文坛的大咖地位,进而涉足政坛,拜会中南海,成就不坏金身。窥一叶而知全豹,由此足见连载在香港报业中的巨大魅力和无穷影响力。

这此异彩纷呈各具魅力的武侠中,不得不单独介绍金先生的笑傲江湖,这部武侠的奇特之处在于其针砭时弊的迥异个性。

六十年代末,大陆在领袖东方红的带领下,大改造运动如火如荼地全面展开,有感于神州政坛乱相丛生,金先生提笔写下了笑傲江湖。

笑傲江湖一出,借武侠之皮挖苦嘲讽时政之实的开山之作诞生,书中的“朝阳神教”、“东方不败”和“刘正风”、“岳不群”等等人物事件都别有所指,一一暗讽其时神州正在发生的人和事,独具意味,影射了大改造运动中的众生相,不失为一部旷世神作。

可惜后来笑傲江湖结集出版时,里面的棱棱角角出于不可言说的忌讳,该删的删,该改的改,连大名鼎鼎的“朝阳神教”也换作了“日月神教”。

难怪李敖瞧不起金先生,说他只会吹牛,典型的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事实上金先生确实是个滑不留手的骑墙派,看到大陆红红火火,如日中天,便也藏起了自已的锋利牙齿,变得模棱两可,顾左右而言他起来。

笑傲江湖从此改头换面,成为武侠的经典之作,其原先的慑人锋芒彻底消失不见,泯然众人矣。

……………………

星报也算香港报业中的中坚力量,气死小辣椒,不让独头蒜,盼望有朝一日,力压群伦,问鼎香江报业龙头,然而销量始终上不去,不免英雄气短,直不起腰来。

星报同仁也曾遐想通过副刊文化,另辟蹊径,借助精彩独领风骚,奈何本港有名出彩的流行作家就那么几位,什么倪匡、亦舒、林燕妮等人都被那几家报社重金相请,或延开连载,或独辟专栏,包圆了!

他们星报终归底气浅,脸面小,在副刊方面,没有那般殷实的家底,开不出更高的价码,好一点的作家,人家瞧不上他们,次一点的作家,他们又看不上,所以星报始终处于不尴不尬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