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从来都是以强胜弱,以多胜少的。
以弱胜强,以少胜多只是相对而言的,归根结底还是以强胜弱,以多胜少的。
就以最著名的所谓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争例子来看,如袁曹官渡之战,曹操与孙权、刘备赤壁之战,秦晋淝水之战以及拿破仑奥斯特里茨战役等都是有名的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争。
但只要仔细的分析这些战争战役就会发现,战略上虽然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但在战术上归根结底还是以强胜弱,以多胜少。
如袁绍曹操官渡之战,曹操兵力大概两三万,而袁绍兵力超过十万。
曹操审时度势,听取意见,采取良策,先是退守官渡,保存实力、消耗敌人,然后声东击西,先打弱敌找其弱点,奇袭乌巢,烧毁了袁绍的粮草辎重动摇其军心,从敌人内部瓦解其实力战力,然后才以两万人马击溃敌人十万主力,创造了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略胜利。
曹操整体实力比不上袁绍,但在一些局部上,曹操善于以强胜弱,以多胜少,如奇袭乌巢等,这样就逐渐使敌人变弱,而为反击创造战机与条件。所以归根结底在战术上还是以强胜弱,以多胜少。
赤壁之战中,曹操兵力达到二十万以上,对外号称八十万孙刘联军兵力五万左右。
曹操收服刘琮,占领荆州乘胜东南而下,想要一举吞并孙权,刘备。曹操兵力雄厚,实力强大,而孙刘势单力薄,和曹操差距很大。
但曹操兵马大都是北方人,来到南方后,一时不适应环境,水土不服,尤其是曹操舍弃自己兵马陆战优势,而是想利用投降的荆州水军一同训练出水师而战,但曹操的很多士兵不习水战,上船后战力十不存一,而曹操却还是急功近利,企图水战击败孙刘,这是舍长取短。
孙刘联军正确分析形势和敌我双方的优劣,采取以长击短,火烧敌船,乘胜追击的战术,一举击破曹操,赢得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略胜利。
同样,赤壁之战也是在战略上是以弱胜强,以少胜多,但在战术上还是以强胜弱,以多胜少。
拿破仑的奥斯特里茨战役中,拿破仑兵力开始只有五万左右,后来加上援兵共七万左右。而对手俄国和奥地利联军共有十万多人。
俄奥联军兵力众多,又是主场作战,优势极大,反观拿破仑是劳师远征,长途跋涉,客场作战,兵力又少,处于下风。
但拿破仑正是利用敌人的这个心理,示敌以弱,假装撤退,诱使俄奥联军进攻,然后以援军突袭战略要地,分割俄奥联军,然后包围击溃,是典型的示敌以弱,后发制人取胜的战役。
拿破仑在战略上以少胜多,战术上以多胜少。
同样秦晋淝水之战,前秦兵力八十万,东晋兵力八万,相差巨大。
虽然前秦军力雄厚,但其中有五十万是胁从军,被前秦征调而来,兵无战心,其军队内部矛盾重重,并不齐心。
而且前秦劳师远征,士兵疲惫,兵力过多,各路人马参差不齐,于是晋军抓住这个可乘之隙,先是乘夜突袭前秦先头部队,并击溃他们,然后又乘胜抢渡淝水,展开攻击,然后再用计让其自乱阵脚,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最后乘机攻击才取得最后胜利。
所以,无论古今还是中外的那些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其归根结底都是以强胜弱,以多胜少,至少在战术上一直如此。
乱贼此次兵力共有三千,而叶一青兵力只有六百。两者兵力相差巨大。
但乱贼三千兵力分为两路,大庾县一路一千,南安县一路两千,而叶一青就是利用他们分兵来击,并且毫无防备的这个机会,采取主动出击,各个击破的战略,然后先易后难的打法进行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