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俩人一个埋头一个望江,就像两块石头一样,一动不动。
不知道过了多久的时间,李援忽然感觉到小黑用肩头顶了一下自己,抬头看去,发现小黑正在冲着一个方向直勾勾的发愣。
李援顺势看去,发现那些原本还在嬉水的幼童们纷纷追逐着上了岸,此时正在笑闹着跑向村头的方向。靠着不错的听力,李援能听到幼童们口中高声笑道:“快跑呀!善人姐姐来啦!”
李援不解的回头看了小黑一眼,不知道小黑想让自己看些什么。不过见小黑并没有做其他的表示,李援也就耐下心来静观事情的发展,顺道看看孩子们所说的“善人姐姐”是个何方神圣。
顺着孩童们奔跑的方向看去,李援发现了一个由四架牛车组成的小型车队。而且,被坏绕在中间的那辆牛车李援怎么看怎么眼熟。
李援碰了碰小黑的胳膊问道:“诶,那牛车怎么看着那么像谢家的那辆?”
小黑不置可否,但是李援看那牛车越看越像,正巧二人身边有两个渔民打扮的男子路过,李援忙迎上去拱了拱手问道:“两位老哥,可否耽搁些时间,小弟有些事想询问一下两位老哥。”
“小兄弟有什么是直说就是,不用客气。”渔人的收成不错,心情也不错,回答起问题来自然也是十分热情。
李援指着那车队问道:“二位老哥,请问那可是谢家的车队?”
瘦高汉子一句“正是”刚说出一半,就被一旁的黑壮汉子一把拉了开来,紧接着黑壮汉子警惕的问道:“你是什么人?打听这事干啥?”
李援倒是没想到谢家在这渔村似乎还挺受人爱戴,连忙解释道:“二位老哥诶,小弟可不是什么歹人。小弟名叫李援,是平澜城里河东巷广源逆旅的掌柜,正和谢家是邻居。只是刚刚看见车队中有一架牛车看着眼熟,好似谢家小姐的那架,正巧二位老哥路过,这才贸然打扰二位。”
这时高瘦汉子也挣开了同伴的双手,骂骂咧咧道:“干你娘诶麻黑子,好端端的发什么癔症,好悬给老子拽到河汊子里去。”
无视了瘦高汉子的埋怨,黑壮汉子也就是麻黑子,对李援道:“原来是李掌柜。那正是谢家小姐的车架。二位既然是“谢孟尝”家的邻居,不如跟我们一起去看看?”
李援倒是想拒绝,可无奈小黑已经先三人一步去凑热闹了,李援无奈只得对二人拱手道:“那便麻烦二位老哥领路了。”
李援和小黑所在的大石头大概离村头有着二里地左右的距离,不算远,一刻多的时间谢家的车队就出现在了几人的面前。一路上李援也大概问清了谢家和这个小渔村的缘分。
听这二位渔人说,大概是去年端午前后,谢家有一大批货物要从淮州运过来,因为那时正赶上吴兴王殿下在江口水寨点兵,运河被暂时封堵了起来。谢家只能将卸货地点选在顺江村码头,也就是这个热闹的小渔村。
由于谢家给的工钱公道,管事的为人也和气,顺江村的渔民自然珍惜这难得的外捞机会,纷纷参与其中,毕竟谢家一天给的工钱,可和打半个月鱼来的差不多了。
顺江村有一个叫宋一的渔民也是这么想的,如果拿了谢家这笔钱,再加上自己这几年来攒下的继续,就可以去城里买上几只母鸡和两只大公鸡回来养着,这样就能靠着下的鸡蛋来补贴家用。毕竟这几年远在定康的皇帝陛下连年加税,让本就不利耕种的顺江村村民压力陡增。
可惜宋一最终也没见到自家母鸡下蛋的场景。
狂风暴雨不会因为你是谁家的船队而手下留情,骤起的狂风暴雨险些打翻了谢家的双楼大船,船上数不清的锦缎华绸顺流而下,将鸿河染得是五彩缤纷,艳丽非凡。待到风停雨歇之后,水性还过得去的各路人马争前恐后的鱼跃入江,毕竟先到先得此理自古有之。
宋一婆娘是在摆弄着一匹桃红色的蜀锦的时候得知宋一失踪了的消息的。这时候她才反应过来,顺江而下的可能不仅有那一条条的华彩,自家的顶梁柱可能也踩着那锦绣波涛一去不返了。
宋一婆娘当时就白眼一翻晕了过去,好在周围人眼疾手快才让她这一双儿女落得一个父母双亡的下场。从那以后,顺江村少了一个掐着腰肢,隔着两条街都能和别家妇人吵上半日的身影,一时间顺江村都显得冷清了不少。
不过毕竟都是一个村的邻里,自然不能眼看着这孤儿寡母的连生活都维持不下去。大家商量着待给宋一办完丧事,就上门好好找谢家讨要个说法。当然这时候大多数人都是心虚的,毕竟人家谢家高门大户,自己一帮泥腿子如何去跟人家掰手腕,这么说只是为了安慰下这已经快没了人样的小寡妇罢了。
可是,谢艾的“孟尝”雅号可不是白来的。大雨两天过后,正在给丈夫父亲守最后一天灵的宋家母子忽听得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车马生,还没等开门查看情况,就见村长引着四个壮汉快步来到灵堂门前,将一块盖着白布的木板放在了宋家母子的面前。
那正是自己的丈夫,哪怕是已经被泡的不成人样,宋家婆娘也认得出来那是自己的丈夫,还没等宋家婆娘颤颤巍巍的爬到丈夫的身边,“咯喽”一声,村长又是一阵手忙脚乱。
等再回过神来的时候,宋家婆娘已经知道自家丈夫的葬礼办的一点都不寒碜,谢家又来人客客气气的给宋家婆娘两个选择:一是谢家一口气给宋家母子一百两银子作为赔偿,还可以帮宋家母子张罗田产,保证让宋家母子此生无忧。二是谢家接宋家母子进到谢家大宅,给予一份活计的同时,谢家将会教导宋一这一双儿女识文断字,知道宋家这一对子女成年谋得一个好出路为止。
在亲戚邻里的一致反对之下,宋家婆娘选择了后者。说到这里,二位渔人想不通为什么宋家婆娘为什么会不要那一百两的银子,要知道她一个年轻的俏寡妇,要是在这有这么一份基业,肯定会有十里八村的媒婆堵在门口拿棍子撵都撵不开。
但是李援知道,宋家母子离开顺江村的时候,眼神里一定充满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