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庆余伏地答道:“微臣必定肝脑涂地。”
锦衣卫时常出入街头巷尾,不少人被捕入狱,老百姓杯弓蛇影,噤若寒蝉,不敢再做议论。但处江湖之远,悠悠众口也是实难封闭,私下打探昭衍集者仍是不计其数。
关于昭衍集的版本过多,江湖上也是莫衷一是。吴庆余也是头疼不已,对他来说,朱允炆已是石牛入海无消息,查下去如大海捞针。眼前最重要的是把反书昭衍集找到,好对朱棣也有个交代。
这天吴庆余又来到了祥云客栈,刘三已然成为了他的眼线。“我说刘三,江湖上关于反书昭衍集的消息,你知道多少。”
“不瞒大人说,从小人这上翻十辈,我刘家都住在这金陵城内,可以说是看惯了山河变色。你要问小人,嫦娥的衣服穿什么颜色,小人可能不知道。但在这金陵城内,凡是有头有脸的人物,我都认识、也见过。就是谁家少了一只鸡,我都门清。”刘三笑着说道。
吴庆余随手丢出了一包银子。刘三欢喜的接住:“其实方孝孺方大人写的书,都是在小号刊印的。”
吴庆余惊奇的问道:“你们这不是客栈吗?”
刘三笑着说:“紫云轩书店,也是我家掌柜开的。但是大概在五六年前,紫云轩突然着火了,一把全部烧光了。说来也巧,着火的当天就是方孝孺被杀头的那天。”
吴庆余沉思半刻说道:“那就是有人提前把书给取走了。你还记得那天都有谁来过书店。”
刘三说道:“别的不敢说,就小人这识人的本事是无人能及。小人觉得有一人很可疑,就是天牢的狱卒尹公发。那天他神色诡异,来去仓促。至于他是不是把方孝孺的书给拿走了,案头的记录都被烧了,也没法查。但前来拿书的,大多都是读书人,或者是某位大人家里的管家和书童,一个看牢门的狱卒,可是少见,当时小人就起疑心了。”
吴庆余大喜,拍拍刘三的肩膀说到:“刘三你又立大功了。找到反书,还会重重有赏。”
几番查探了后,原来狱卒尹公发已在方孝孺死后一个月,因母亲病逝还乡守孝了,从此再没人见过他。吴庆余带了一队人马去了尹公发的山东老家。不过一个月过去了,始终没有找到,吴庆余猜想此人可能隐姓埋名,但绝不可能逃远。他调查得知尹公发是一个孝子,他曾到尹家的祖坟查看过,尹母已死并有立碑,现在正值清明时节,尹公发定来拜谒祭奠。所以他早早的就派人守在了周边,就等尹公发上钩。
果不其然,这天尹公发真的出现了,几个锦衣卫将其团团围住。只见尹公发竟是沉静如水,说道:“劳烦让小人先祭拜过家母,再来招待吴大人。”
吴庆余说道:“你认得我?那知道我来干什么吗?”
尹公发答道:“天残地灭的吴大人,谁人不知。至于吴大人是来抓我的,还是杀我的,悉听尊便。”说完尹公发跪在坟墓前,砰砰直响的磕了头。
吴庆余拔出钢刀:“昭衍集交出来吧,我可以饶你不死。否则,我让你求生不得求死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