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五章 杨昭来信(2 / 2)大魏文宗首页

那全天下读书人,顶尖文气的天才汇聚的地方!去见一见那里的风土人情,开拓一下自己的眼界。

听到杨昭的信,第一时间杨奉先心头如此想道。

一天杨家上下都是小周氏那兴高采烈的声音,二叔更是久久不能平静,感觉自己终于出人头地,杨昭才考上一个秀才,就这么给他挣面子,这要是考上了举人,进士,大步能入金銮殿,这还得了?二叔飘飘然,感觉自己都快想不下去了。

举人的地位十倍于秀才之上,举人免税,见官不拜,并且,已经是官员候补,有一定几率能外放当差,很多农户佃户家,都会主动送上门来,依附在举人名下避税。

可以说,秀才只是读书人,而举人却是半个官吏了,差别就在这。

一步一登天,大魏的读书人也是一个泾渭分明,阶层明朗的地方。

杨奉先不羡慕,不嫉妒,读书人明其义,有羡慕和嫉妒之心,才是大大的可耻,今日作文一篇,让杨奉先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需要勤加弥补,一就是这个字,二就是一些功底还不够深。“童先生家有很多历代秀才科考的题目和范文,我可以一一拿来读读,上一世这些东西我很少能接触到,既然要在大魏科考,这些东西也必看不少。”

“于我而言,没什么可沮丧的,只需要认认真真,准备来年的科考即可。”

东厢房里,点燃油灯,杨奉先神情肃穆,默诵《宋元学案》

杨唯的方法虽然笨,但也行之有效,杨奉先决定效仿这杨唯之前所教学的方法,日背十段,不背诵出不摔跤,那么,十日就是一百段,一百日就是一千段。

积少成多多,数年下来,就可脱胎换骨,洗涤去自己旧日的一身“恶臭味”

“大儒有句名言说的好,人读书,如养畜树,久而不觉其大,旁人观之,方可知之。”说的是读书人读书,就像是种一棵树,或者养一只狗,自己一天天不觉得它有进步,但旁人几个月不见,就能清晰的看见它的变化之大。

焚香祷告,磨砚静心,在宣纸上一连写了几个静字,真正感觉自己内心平静下来,一尘不染,杨奉先才开始夜读,背诵,且练习作文一篇。

到背完,去杨唯面前去背诵,错一字,杨奉先就再诵读两遍,一直到一字不差,杨奉先才听着深深的疲倦,回房睡了。

第二天一早,杨奉先还是这样,大声诵读,面不改色,这让杨家大院很多人侧目而看,啧啧称奇,都觉得现在的杨奉先气质和气度都和以前不一样了。

二婶小周氏看的颇为酸味,她说不上来杨奉先这个变幻在哪,但这个气质总叫她觉得,这杨奉先才是那个高中秀才,鲤鱼跃龙门的人,而她儿子才是那个又一次落地的笨童生。

于是小周氏背地里酸溜溜的对别人说天天这样诵读有什么用,该考不上不还是考不上?

我们昭儿也很用心,秀才这不手到擒来了?

想通了这个关节,小周氏又心里大大平衡了,每日低哼着小曲,去河边洗刷衣服,看杨奉先的眼神也是笑眯眯的,作为秀才的娘,她要有气度,不能和杨奉先这种落第童生计较才是。

以后昭儿可还是要做官老爷的呢,不能传出去没有孝悌之意的恶名来。

再怎么说,杨奉先也是他的便宜哥哥,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