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五章 忠烈遗珠(三)(1 / 2)敢笑黄巢不丈夫首页

忆起往事,诗兰情绪有些激动。

整理思绪,片刻后,她沉沉道来,可一张口,竟是十二年前的事了。

十二年前,也就是咸通四年。

南诏国攻打安南,大唐朝廷招募二千官兵,驰援安南。

(南诏国,八世纪崛起于云贵高原,由蒙舍部落首领皮罗阁于开元二十六年建立。)

其中分了八百人守戍桂林。

按照约定,三年一代,换言之,这八百戍兵在三年之后由新募的戍兵替代,老兵们可以返回家乡。

八百戍兵主要来自徐州,以勇悍闻名,唐廷由此特派徐泗观察使崔彦曾前去镇领。

本来崔彦曾的严刻治兵方法已引起戍兵的不满,加上他信任的都押牙尹戡、教练使杜璋、兵马使徐行俭的残暴,戍兵更是大为不满。然戍兵一忍再忍,希望能忍满三年,回家乡与妻儿老小团聚。可三年期满,崔彦曾以种种理由,将他们强留下来。

又过了三年,戍兵多次提出请履行当初的约定,但崔彦曾却以让他们回家的军费不够为由,要他们再留一年。戍兵已不再信崔彦曾的话,激愤的情绪弥漫全军。在此之际,都虞侯许佶、军校赵可立、姚周、张行实等人,秘密酝酿兵变,杀了监视他们的军官,推举颇有人望的粮料判官庞勋为主,劫了仓库,向家乡徐州打去,沿路州县毫无阻挡之力。

这就是在王仙芝、黄巢起义之前,历史上著名的“庞勋起义”。

历史上,“黄巢之乱”比“庞勋起义”的名声更大,传说的版本也更多。但是,说起唐朝的灭亡,“庞勋起义”才是真正的导火索。正因为这场起义,才让广大百姓看清了唐朝的腐败无能;也被有识之士悟透一个事实,那就是各个手握兵权的节度使之间的官僚主义和军阀主义。

此时的唐廷,看起来依然十分强大,实则已被各地节度使瓜分殆尽。起义军面对的,往往只是有良知的节度使,而不是所谓的朝廷,此时的朝廷只能不断发下圣旨,却再无其它办法。如果有节度使按兵不动,皇帝也只能生闷气,而不敢轻易撤番。

诗兰和唐敏的父亲,他们并没有参与庞勋起义,但是,他们却曾经是驰援南安的两位执行人,分别是徐州刺史诗颋渭和徐州少尹唐牧。

当初,诗颋渭和唐牧,在徐州地区招募的两千人。两千人中,自然包括庞勋、赵可立、姚周、张行等八百人。

当他们带领这两千人赶往安南的时候,半路之上便被加官进爵,封为将军,然后带领部队继续南下。其中八百人驻守桂林,他们两个带领其余一千二百人继续西征。

后来战争告一段落,他们回到徐州,官升一级。

当庞勋等人打回徐州时,起义军已经增加至五千人,而当时徐州城防只有不到一千人。时任徐州太守诗颋渭和徐州司马唐牧拒不向反军投降,紧闭城门奋力反抗。起义军好似潮水一样袭来,战斗打得好不艰苦,可援兵却迟迟不到。虽唐牧勇不可当,一人杀死七十余人,可毕竟寡不敌众,最终二人均战死在城头之上。

本来,二人是为国捐躯,壮烈牺牲。

可由于佞臣当道,竟然反诬他二人“招募不察”之罪。昏君圣旨下来,立把诗、唐两家抄家。家中男人充军,女人投入妓院。

当时,诗兰的母亲王氏和唐敏的母亲杨氏被一起安排到了山东曹州,再被当地官吏安排到了宛朐县的妓院醉红楼。杨氏不堪受辱,当夜上吊自尽。死前,曾想扼死唐敏,省得她长大以后遭罪受苦。可当她把唐敏掐昏之后,又突然惊厥手软,于是写下遗书,把女儿托付给义妹王氏,便独自离开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