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安城,城主府。
城中最大的大佬城主陆不群此时正低眉顺眼,恭恭敬敬地站在公堂下。
大堂正位坐的是一个白白胖胖的中年男子,身着一袭蓝色锦袍,看起来颇有些威严。
陪着陆不群站着的,还有几名儒生打扮的人。其中最年轻的是个二十多岁的青年。
如果林晨在这里,一定能认出来,正是大炎太子玄青云。
“太子,林晨这一次闹得太大,若大夏翻脸要人,依你看该如何处置?”白胖子目光扫过下面几人,最终落在了玄青云身上。
玄青云道,“父皇,此事到了这个地步,确实是始料未及的。不过,对大炎来说却是好事,毕竟会使本国壮大一些。至于大夏,两国不过是表面上的结盟,依儿臣之见,与其虚与委蛇就是。”
“诸位爱卿可有何见解?”大炎皇帝问其他人。
“本国与大晋刚刚结束战争,急需休生养息,若大夏以此为借口撕毁盟约,再起刀兵,大炎将生灵涂炭。微臣觉得,应拒绝林晨入境,以免得不偿失。”
说话的是五十多岁的大炎国左相纪恩,一向以足智多谋著称,是大炎国的文官之首。
玄青云想要说些什么,却没有立即开口。
大炎皇帝微微点头,没有发表意见,目光看向一个四十多岁的魁梧大汉。
他穿着儒服的样子,显得有些不伦不类,看起来更像一个武夫。
这人身份也极其显赫,是大炎国的兵部尚书霍延光。
看到皇帝征询自己的意见,他躬身道,“当初太子殿下一力保举林晨册封异姓王,便是因为人才难得。事实证明,太子眼光精准独到,大炎想要强盛,须得天下归心。林晨携众多人口入境,若拒之门外,势必断了天下英雄投奔之念,本国也会落得不信之名。以微臣之见,可将镇安城封与林晨,让他退却大夏之兵。”
“二位爱卿有何良策?”
皇帝又问其他两位大臣。
其中一个赞成太子意见,另一个赞成霍延光的意见。
两人的意见大同小异,都是赞成接纳林晨,只不过太子是坚持林晨的原封地,而霍延光却是有把林晨当枪使的意思。
你要是能挡住大夏,那就万事大吉,若是挡不住,大炎也不损失什么。
这一招甚至比左相的还要高明。
几位大臣问完,皇帝又看向玄青云,“太子,刚才可是有话要讲?”
玄青云道,“林晨之所以愿意到大炎来,是儿臣推心置腹与他长谈一夜才答应的,如果让他驻守镇安城,与他困守黑石城何异?大炎若出兵,一样与大夏交恶,若不出,林晨岂不寒心。儿臣之意,按原来封赏不变,宁可与大夏开战也要维护林晨。林晨一人可抵三十万大军,为人恩怨分明,若与大夏开战,他必不会坐视不理,极可能主动率军助战,大炎成就千秋功业,正当顺应时势,破釜沉舟。”
“三十万大军,想来太子殿下高估林晨了。”左相纪恩道,“微臣只担心一旦与大夏开战,林晨顶不了三十万大军啊!到那时大晋与大夏若结盟一起进攻大炎,两面受敌,会有灭国之危。”
玄青云辩道,“左相可是小瞧了林晨,别看他年纪轻轻,与大晋的战绩暂且不说,他一人之力灭万余神龙军,策反楼西城,智取麻星城,试问我大炎何人能做到?就在不久前,黑石桥被毁,林晨借冰神之力,冰封河面,打通道路,大炎何人能做到?”
“不过是一些术法而已,若他真有本事,自可在黑石城退了大夏兵马再过来。”左相摇头道。
太子还想再说什么。
大炎皇帝道,“诸卿的意思,朕已知晓。大炎暂不宜与大夏背盟,至于林晨的本事,朕也要再看一看。以林晨攻取镇安城之名放其入境,大夏若发兵而来亦放其进来,既然他能顶三十万大军,自然就能退敌,若退不了,对大炎恐怕也无多大用处。陆爱卿,此事以你名义去办。”
“遵旨”
自始至终,他就这两个字台词。商议国家大事,他还不够资格参与,如果不是在他镇安城中,他连旁听的资格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