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45章 秦军凯旋(1 / 2)大秦帝国崛起之逆转国势首页

九月份后,帝国进入枯水季节,正是老黄河道修建的最佳时期。文明学校学员的增加,让老黄河道的修建不在缺乏劳动力。

新黄河道的启用,让老黄河道在枯水季节断流,那样既方便疏通老黄河道,又有利于河道的修整。

为了确保老黄河道在枯水季节完工,内阁一次性投入一千万学生,对老黄河道进行整修。

整修老黄河道沿线,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高潮。从上游到下游,整个老黄河沿线都能清晰看到,数以万计的学生在努力开挖、疏通河道。

老黄河道的疏通、修建工程,绝对是一个跨世纪大工程。那不是六国以前那种修修补补完事,而是疏通、开挖相结合,是全方位的整修。

内阁成员为此非常上心,派出大量的官员监督、协调,只要是关于老黄河道的事宜,第一时间得到解决。

没有办法,内阁成员也是人,是人就会有追求。

箫何知道,自己任期限内能把老黄河道修建好,绝对是一个名垂千古的事。世人皆会会记住,老黄河道是在谁主持下修建完成的。

对于内阁成员的热情,叶童当然不会反对。知道古人好名,只要是对于能流芳百世的事,都会非常的上心。

正是由于有了内阁的支持,老黄河道的修建过程中,不论是资金、技术、粮食、建筑建材、机械等方面,内阁全力支持。

当然,修建老黄河道那么巨大的工程,肯定会带动一系列的产业发展。别的不说,机械制造、水泥、建材、采石厂、运输、绿化等行业直接受益,还有诸多的行业是间接受益。

不管是间接直接受益,一旦生产率上去了,税收总免不了。从而为帝国的税收增长起到了促进作用。

有人会说,修建黄河是费钱费力,其实,花钱只一个方面。最重要的是帝国经济得到高速发展,税收得到增长。

何况,修建黄河道的人力资源不用花钱,全是免费的学生出工出力。真要把人力资源计入成本的话,内阁真心承担不起。

针对老黄河道的修建,帝国焦点、帝国日报等杂志、报纸纷纷作出报道,客观的介绍工程进展情况。

当然,任何时候都有不同的声音,帝国兴办文明学校,同样受到诸多质疑。特别是一些迂腐的学者,说什么不仁义、不道德。

对于那些杂音,叶童没有下狠手,而采取非常柔和的手段。让那些有质疑的人请到百家辩论堂进行辩论。如果不敢前往,就赶闭上嘴巴。

叶童兴办辩论堂,目的当然不是为了什么虚名,是要为帝国服务。有不同的声音,不用再采取强硬措施,直接让辩论堂出面。

对于一些顽固不化,老是散播不同声音的组织、个人,还是要追究责任的。社会要发展、需要和谐。一旦社会上出南五花八门的声音,那是不行的。

别的不说,就说膺酱,那也没有完全自己,自己的言论同样受到控制。不是说想说啥就说,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有人会说人权?

呵呵!

人权同样是在国家稳定的基础上,国家都不稳定,还谈什么人权。别逗了,人权同样是有限制,不能随心所欲。

拿下北海,秦军向西、向北挺进,意味着北伐战争结束。俘虏匈奴人高达上千万人,让文明学校的学员再次得到巨增,极大缓解了帝国劳动力紧缺状态。

北伐战争结束后,秦军开始返回。只留下龙且军团、英布军团在北面驻守。同时,二军团配合姜松兵团西征,希望在最短时间内拿下西部地区。

这里所说的西部地区,不是原来的西部地区,面积大大扩张,直达西海、乌拉山脉。直接把乌孙、大宛、小宛等地区接管。

叶童、陈平、花木兰、穆桂英等人乘飞船返回长安,手下士兵同样乘飞船。只是士兵不可能一下子运送完毕,得需要时间。

回到长安后,见到了虞姬、许负二美女。长时间不见,二人长得越发的水灵,越发有女人味。

叶童、虞姬二人坐在花园中闲聊。虞姬没依靠人,自己搞了家时尚杂志,还开了家电台,发展非常不错。

今天是帝国北伐大军入城仪式,由于是临时起意,所以,没有什么准备。士兵的衣服是作战服,没有换装,直接穿着战场上的作战服入城。

开始时,有的内阁成员觉得那样不妥,要求士兵更换衣服。后来这事被叶童知道后,一句话,有啥不妥,不就是个入城仪式吗?

士兵在战场穿作战服战斗,现在入城,为啥要更换装,就那样好了。更能体现出士兵的英姿。

那样一样,士兵身上衣服全是作战服,关键是新旧不一。有的身上还沾着血迹,有的还有个洞。

但是,不论怎样,秦军士兵的精神面貌却绝对好。叶童没有要求走正步,就是觉得想怎样走就怎样,不必要求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