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良没有进过正式的学校,据说那些拿的出手的面上的本领都是邻村一个老私塾先生教的。当时的学费就是许良他母亲每年给先生送上一只家养的大母鸡。要知道,那时候农民家的一只母鸡就是自己家的半个银行啊,盐啊油的全指望鸡蛋呢,鸡蛋卖出去才有钱购买柴米油盐,所以啊,许良家可谓下了血本。
许良本就聪明好学,有了这样的机会自然不会放过。搬去和先生住在了一起,同时,除了帮先生家,还有好几户农家打短工,勉强保证了自己的学生生活,那时,许良还只有十来岁。
先生教书几乎是倾囊相授,他还没见过如此勤奋的学生,好像他活着就是做三件事:读书、干活、睡觉。先生从未看见他闲着过,要不就是捧着书“之乎者也”地念,不时用笔写写画画,经常还若有所思的样子。要不就是在农田里帮着插秧或收稻谷,反正人没停过。先生肯定是打心眼里喜欢,以至于五年后许良学成要走,先生几乎把自己所有的书都赠与了许良,把许良认作了自己的关门弟子。
先生赠的书,许良当做了自己的传家之宝,每天农闲时反复把玩,做到倒背如流,了然于胸。自然,也就腹有诗书气自华,大家都说,除了刘坚强,徐良是村里唯一的知识分子,甚至超过了邱栋梁,大家对他自然多了几分敬畏。
这不,当刘坚强交代了他在村内宣传扶贫的工作后,就在村里村外贴上了标语。而且,那行书书法错落有致,让村民们看了个个“啧啧”称赞,就连万有和媒体记者们这些阅人无数的人看了都竖起了大拇指,感叹这穷山沟里确实藏龙卧虎,让人不敢小瞧,刘坚强自然比连升三级都高兴,叫做什么?面上有光了!自己不会给幸福村丢脸,村里人也不会给幸福村丢脸。媒体记者中也有兼职编辑的,就要看许良写的文章,结果许良一拿出他那有唐宋八大家遗风的作品,记者们个个都脸红心跳,甚至还悄悄和刘坚强说他的作品比一些高校的中文系教授不知强多少,在这里简直是屈才。
可当记者问他有没有兴趣去外面走走,他却摇头拒绝了。幸福村是他的根,乡亲们没有过上好日子,他就不能离开生养自己的土地,就像刘坚强已经是飞出去的金凤凰,却依然忘不了报答养育自己的父老乡亲。故土难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