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四章 学生高程(1 / 2)如诗的岁月首页

少年易老学难成,

一寸光阴不可轻。

——朱熹《劝学诗/偶成》

天气渐渐转炎热了,树上的蝉儿此起彼伏地发出清脆响亮的叫声,明亮温暖的初夏阳光透过窗户照射进教室,好熟悉的场景,刘建国清楚地知道,快要高考了。

学生们对待高考的态度分成了几种阵营,一部分人觉得自己没有机会考上大学,就放任自流,不去复习高考的东西,把精力放在考中专或进工厂的另一条路;另一部分人秉着试一试的态度,尽自己的能力复习,不强求,不刻意,考上了更好,没考上也没关系;最后一部分人,这种人算少数,一个班也就两三个,把高考作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的唯一途径,奋力拼搏、赴汤蹈火、争分夺秒,只为在高考中披荆斩棘,夺得一席之位。

高程就属于最后一部分人,他是刘建国班上的学习委员,平时话不多,非常腼腆,别看他黝黑瘦小,但身体中藏着不可遏制的强大意志,刘建国发现每次课间、下课后,当其他同学嬉笑打闹的时候,他都是一个人默默地、旁如无人地读书和做习题,或者缠着老师解答问题,从不曾看他有一刻的松懈。

刘建国似乎在高程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对这个男孩他一直非常关注,甚至课间的时候他会主动坐在他身边,问他在学习上是否遇到难题、生活中是否遇到困难。高程凭着他那竭尽全力、刻苦钻研的劲儿,他的成绩每次都是名列前茅。

这天清晨六点多,太阳才刚刚散发慵懒的光辉,刘建国准备去学校后山上读书,顺着小路爬上去,还没到自己读书的老地方,就听到抑扬顿挫的读书声:“国破山河,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是谁占领了自己的营地呢?刘建国正想着,一个熟悉的身影跃然眼前,这不是自己的学生高程吗?只见他跺着方步,摇头晃脑的样子像极了自己。

“杜甫是一个不惜自我牺牲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的诗歌渗透着爱国的血诚,他的喜怒哀乐是和祖国命运的盛衰起伏相呼应的,当国家危难时,他对着三春的花鸟会心痛得流泪,就像你背的这首《春望》。”刘建国解释道。

看到自己的老师突然出现,还帮自己诠释了这首诗,高程既惊喜又有些不好意思。他腼腆地笑了笑,说:“老师,你怎么来啦?”

刘建国开玩笑地说:“你把我的营地占了,还问我怎么来了?”

高程摸摸头,又不好意思地笑了。

刘建国又接着之前的话题:“你知道杜甫的另一首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吗?这是杜甫平生唯一一首快诗,正好与你背的这首《春望》相互呼应,“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说明了一旦大乱初定,消息忽传,他又会狂喜流眼泪,展现出浓浓的爱国情操。‘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两句紧连,一气贯注,感情奔放,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比喜悦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