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武王背着手离开了慈宁宫。
不管原因如何,如今事实摆在眼前,太后和小皇子都命丧火海,这对武王来说倒是个好消息,许多事都不必再费心谋划了。
果然之后的事情顺理成章,大理寺卿带人来查了一番后得出结论,是太后畏罪自尽。因李氏是罪身,有先皇遗诏在,她已是剥夺了皇后之位,自然也不再是太后,加上李氏一族被诛,她死后也每个人给她收尸,只是草草葬在了郊外。而小皇子并未成年,按理不得葬入皇陵,不过武王还是宽宏大量,让人在正帝的陵寝旁边建了个小小的陵墓给他。
其实,这孩子也是无辜,什么都没做就被亲祖母害死了。可作为皇子,本就是身不由己,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事。
在接连死了太皇太后、正帝、太后和小皇子后,京里很长时间都是一片白素,就连边军押送戎族俘虏进京的喜事,都没能冲淡这阴冷。
在这样的气氛之下,京城终于辞别了寒冬,迎来了暖春。
三月初八这一日,武王举行了登基大典,正式入主皇宫。几位老臣拟了好几个吉庆的帝号,最后定下了“隆”这个字,意预天下昌隆,但因隆帝的行事作风,后世之人更喜欢称他为武帝,
武帝登基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论功行赏。
这论功行赏的第一人,赫然是武王妃牟氏。
牟氏自然是封了皇后,授了凤印,统领后宫。因武帝之前的侧妃不是死了就是重病,这次便没有封其他人,只把生育了的两位妾室封了名号。七姑娘的生母韩氏封了柔妃,天恩的生母则封了丽妃。封号都是武帝随意起的,显然并没有将这二人放在心上。
后宫之中,除了皇后这个超一品的正宫之外,还有一品妃子四位,从一品的妃子八人,剩下的都是嫔位。
武帝并不是个看重美色的人,后妃的人数,在历史上也是极少的。
封完后宫,武帝才开始封赏有功之臣。
除永乐王和西宁侯外,皇室和勋贵之中少有加封的,反倒是之前和李家走得近的那些勋贵,不是被降爵就是被夺爵,京城的勋贵少了一大半。还没等勋贵们抵触反应,武帝又一道道圣旨下达,将跟随他多年的几位谋士都封了爵,除了谷先生封了文智侯外,另外两位都只是三品的伯爵位。饶是如此,也让这些人激动不已。
牟婉儿的父亲,按惯例封了承恩侯。牟氏族人开始迁入京城,正式列入一等望族。
如此一番封赏,京城也稳定了下来。
而最后封武帝的子女时,却是犯了难。
等了半个月,武帝才下达了封几个儿女的旨意。
大郡主封永寿公主,小福灵封永安公主,二人都是嫡出,俱都有封地,永寿公主的封地在太原府,永安公主的封地在松江府。太原府原本是武王原本的封地之一,这几十年经营下来,早已成了武帝的大本营之一,谁都没想到,武帝没有将这重要的地方交给明召飏或者明君飒,而是给了大女儿作封地!
至于松江府,如今虽还看不出什么来,但再有三年,这里将会成为大明朝第一个对外的商埠,其将来的繁荣程度,绝对会远超所有人的意料。所以别看永安公主的封地只有一府,但论富庶,恐怕不比江南一司之地差。
相较于二人,合怡、灵秀她们几个的封赏就不那么显眼了。
合怡封了恭顺公主,灵秀封了淑娴公主,且武帝已命人开始建公主府,只等孝期一过就将二人嫁出去。
合怡原本以为自己当了公主,原本的未婚夫就配不上自己了,跑去找武帝要求退亲,结果被武帝骂了个狗血淋头,交代皇后严加管教。
灵秀倒是十分安分,没有闹出什么事来。
她知道自己在宫里时候也算是立了功的,因此并不担心。
反倒是她的胞姐蕙心,因为牵扯进毒杀太皇太后的事,连个公主的封号都没有。加上有心人在武帝耳边提及蕙心对皇后的不敬以及对永安公主的谋害,使得武帝大怒,命人将蕙心送到了感业寺,表面上说是替太皇太后等人祈福,但真实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这也是蕙心咎由自取,当初为了逃避婚事投靠了太后,对于武帝来说无异于出卖了他。武帝对李家如此狠绝,蕙心这个拥有李氏血脉的人,他自然也不会喜欢。
对于亲生女儿都这般狠心,让不少人都对武帝有了一番新的见识。
后面七姑娘封了嘉善公主,天恩封了静顺公主,都还算正常。而轮到武帝的几个儿子时,却出了件让所有人都震惊意外的事情。自从登基以来,武帝一直就在乾清宫里处理政事,虽说封了后宫,可都没时间去。皇后也忙着整肃后宫,忙的不可开交,两人都没功夫交心,武帝对于明励和周媛的事并不清楚。
这一日,上完早朝回到乾清宫,武帝前脚刚到,就听到太监传话说明励来了。
明励的身份已然昭告天下,众人知道他是文帝之子,对他的态度自然大为改观。宫里这些太监们惯是见风使舵的,一见明励过来,立刻就向武帝传报。
明励走进殿内时,就见武帝坐在宝座上翻看着奏折。
前朝时有一日三朝之说,大臣们几乎大半时间都要呆在宫里。而太祖皇帝建朝时觉得麻烦,只保留了早朝。早朝是在太和殿举行,百官们天不亮就要起来,卯时初抵达午门,由左右掖门进入皇宫,抵达太和殿广场,分文武两排列入殿内。
早朝上商议的都是大事,散朝之后,几位内阁大臣会留在宫内处理奏折。用现代的话来说,内阁算是皇帝的秘书处,他们将奏折分成急、缓两种,每一份奏折看完后会写上一段简洁的总结语,方便皇帝批阅。
内阁是没有决定权的,所有奏折必须要有圣上的朱笔批阅后才能奏效。但圣上若是有疑问,还是会召阁臣商议。
此刻刚下早朝,内阁的奏折还未送上来,武帝看的是昨日的折子。
和正帝的疏懒不同,武帝是个一丝不苟的性子,每一份奏折他都会仔细看过,遇到不明白的还会叫阁臣来询问,因此这折子批得很慢。
明励慢慢走近,在宝座前三米处停下,行了拜礼:“臣拜见圣上。”
听到他的自称,武帝眉头一皱,抬起头来,目光在他脸上停了片刻后才开口:“听说,内阁给你拟定的封王折子,被你拒了?”
宫里的事,没有一件能瞒得过武帝。明励也清楚这一点,因此做这事的时候并没有瞒着任何人。
几位阁臣在商议武帝几个儿子的封号时,起初为明励选了晋王的封号,晋地虽贫瘠,但是兵家重地,可见对其重视。
明启峰封的是吴王,明君飒封的是燕王,而最小的明吉冼,封了桂王。从封地上就能看出武王对几个儿子的态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