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七章 梅园愧花,剑阁蛤蟆(1 / 2)拾刀行首页

鸡鸣之前的天空是拂晓,鸡鸣之后的世界才是晨间。

既然是晨间,自然少不了晨练的老翁与起早的摊贩。

小镇青石板上的脚步声越来越嘈杂,也越来越热闹。

炊烟袅袅升起,又缓缓消散,因为该做的粥米饭菜已经做好,吃着粥饭的汉子一边想着今日一天的忙碌生活,一边训斥着不肯喝粥的孩童,孩童贪玩,晚间睡的晚,清晨难免无精打采。

摊贩儿倒是神色不错,奈何路上行人不多,于是也无精打采起来,吆喝声一点也不像摊位上刚出笼的热腾包子。

猎户随手啃食着手里的包子,满怀希翼昨日设好的陷阱中今日会多出来一些很不错的猎物。

不求那浑身是宝的棕熊,一只山羊麋鹿也是很不错的。

这位上了年纪的老猎户一边心里憧憬着猎物,一边向山中行走,他出了小镇,走到溪畔,然后,停了下来……

因为,就在他前面不远的地方,有一条很长很长的横亘阴影骤然出现在他的眼间!

他以为那是一道被阴云遮住的阴影,又或者是日光被山间的峰峦覆盖后的投影,但想了想,又觉得不是。

没有任何一片阴云,能将日光遮蔽成的像一条更古不变的长线,畏山的峰峦虽不算叠嶂,但也不会如此平缓。

怀着好奇,这位猎户小心走近阴影,才发现,那是一条很深很深的深渊,深不知几许,透露着令人畏怕的凛冽。

他开始感到恐惧,于是慌忙丢下了手中的包子,向小镇跑去。

因为跑的匆忙,所以这位上了年纪的老猎户在路过溪畔时,并没有注意到某座伴随小镇十数年风雨的破旧凉亭,也消失不见了。

更没有注意到,他脚下的大地,有块块不规则难看的斑迹,就像被火烤过一般。

而溪涧的流水,水位比往日里更高了一些,就像昨夜下了一场雨。

他不知道,还未出小镇上的人自然更不知道。

就在昨晚,这里曾发出发生了一场让人屏息瞩目的大战,某位被他们一直是为小镇之耻的中年男人总算离开了他们的视线,被他们寄予许多疼爱希望的一位少年,也同样越过空间裂缝,离开了小镇,去往了不知多少里之外…………

一夜间,来的人很多,离开的人也很多,但真正离开这个世界的,其实只有两位。

这似乎是很多人都想看到的结局………但同样,也是很多人不愿看见的结局!

比如说,此时已经踏上归程马车的朱小雨。

泊城下一任继任的城主已经在路上,朝廷颁发的卸任文书此时已经送入城主府。

当然,这些只是一个表面上的流程,因为沈离已经死了,清夜司的墨守大夜司也同样消散在京都再,消散的干干紧紧,连根发丝都没有。

沈离已死,那些被安插在此处的碟子或暗棋都没有继续下去的必要,于是一夜之间,这座偏僻的小城中离开了很多大人物。

当然,这里的大人物只是相对于山城中的平民村夫而言。

………………

朱小雨肥胖的眉间没有任何表情,连透过车厢窗帘的风都吹不动最细微的发梢。

他的手隐在宽大广袖中,握的很用力,指缝中有几根深色的枯发。

他准备将枯发埋在京都城外的某处小土丘中,哪里也有许多愧树,虽然不比司里的繁茂,但总算也是老人的家。

老人临死前不让他将自己带回京都,他不会拂逆了老人的遗愿。

但他不会就这样让老人飘荡在乱世风雨间!

他选的那处地方很巧妙,不入京都,但也离京都不远,这样方便他可以时常去看看老人。

也可以让老人不那么孤单………

那些暗中操控的大人物们有大人物的底线,他何尝又没有自己的底线。

这是他的底线,最不可触碰的底线。

不管那些人同不同意。

…………

不管所有人同不同意,又或者说满不满意。

沈离都总算是死了,这位曾经扰荡了整个大离王朝的风骚男人,总算就这样彻底消散在了另一处深渊中。

沈离死了,但他又没死,因为他死后还有很多事情,如雨中春笋一般在悄悄发生。

他生前扰得王朝动荡不断,死后似乎也会扰得王朝风波不停。

这就是这个男人的魅力,风骚,放荡,不管是生前还是死后,永远都无法让人彻底省心。

隐在皇城背后有一处独特的小院,就在大殿的朱墙琉瓦之下,这处小院名叫清夜司,是王朝权利最为特殊一个部堂。

数千名身着黑衣的男子站在院中,黑色的司服就像一只只黑色的乌鸦,更像一片片黑色的夜云。

事实上,他们就是大离王朝黑夜里的夜云,或者说,王朝每一片夜云下,都会有他们的影子。

他们有一个很特殊的名字,名叫夜幕郎。

清夜司的眼线遍布整个天衍大陆,不管是世俗内的国度还是世外的宗门,可以说,只要有人的地方,只要有黑夜的地方,便有清夜司的影子。

而这些透着神秘诡异味道的夜幕郎,便是自下层无数眼线中层层测试,选拔出来的最为优秀的一批人。

今日,除了一些因公职在外实在无法抽身回京的人,京都城内几乎所有的夜幕郎都聚集在这座清夜司的本院中。

清夜司虽然在世间有偌大的名声,有最恐怖的威慑力,但它的本部修建的其实并不如人们想象中的富丽诡秘。

这里就像一座比较大一些的院落。

数千位夜幕郎同时站在院落中,让本就并不宽裕的院子显得有些拥挤,但并不嘈杂,因为没有人说话。

被层层繁密愧叶遮住的阳光,只能洒下来微弱的几缕,而洒下的那几缕,并没有让整个肃穆的场面显得光明一些,反而更加沉重肃穆。

就像丧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