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一章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2 / 2)我的敌人太强大首页

至于兵家,其实市井之中是没有的,基本上都是在各大将门家族中传承着,没有什么流传出去,毕竟这是他们立身建功的看家本事,别说是传承出去,就是自己家族的人也不是一定都会传承的,只有有潜力有能力的才会传承,。

李石这一次来也正好赶上了一次辩论,正在学思坊,他和柳轻候吃好饭之后,就赶去看看那辩论是什么样子的。

等到李石去了之后,就觉得也没有什么意思,还不如自己在电视上或是在大学里看那些师兄师姐们的辩论有意思。

现在的辩论来来回回就是那几招根本就没有任何的意思,甚至李石想就可以让他们哑口无言,比如太阳为什么早上看着是鲜红的中午就没有了?为什么月亮有的时候是圆的有的时候是月牙状?为什么夏天会多风雨,春秋天比较少?为什么鸟儿能飞人不能飞?

只要李石愿意,他可以找到一百个让这群人不能回答的问题,李石觉得这样的欺负简直就是降维打击,没有任何的意思。

虐他们有什么意思?今后不还得给自己老老实实的工作,现在虐了他们,指不定以后对于自己就不爽了。

“柳兄,以后你要多多的辩论,只有辩论才能够明白一些道理,真所谓真理越辩越明,就是这个道理。”

唯物辩证法对于这群人来说简直就是大杀器,不对,简直就是核武器,和他们辩论什么?

“姜公子说的是,我以前就是整天只知道,缺不了解人心的险恶,现在终于明白,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也算是从雒阳一路来到镐京城,这个万里路虽然没有达到,但是两千里路还是有的,至于,我还读的很少。”

柳轻候对于自己的缺点认识的很清楚,他明白自己为什么不行,就是因为他读的少,读的少就没有丰厚的知识储备,一旦遇到了辩论,就说不出话来。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也能和夫子一样,去藏书室去看书呢?”大周的藏书室是在姬昌的要求下发展的,因为他很喜欢,所以在攻下任何一个地方的时候,首先就是要把这个地方的文书典籍给清理一遍,政府的文书留下,书籍就抄录一遍送到镐京城来,这五年来,不对,应该说是这十几年来,藏书室每一天都在增加书籍的数量。

就连李石也不知道有多少,但是他可以说自豪的说,整个天下甚至是整个世界,大周的藏书室都是书籍最多的。

大周的藏书室不在镐京城内,而是在上林苑的山林中,那是姬昌花费了巨大的力气挖空了群山,甚至改变了整个群山的水流,就是为了藏书室。

而且对于藏书室的安全也是非常的严格,不光有军队的保护,就连藏书室的守藏史也是天下有名的高手,第一任的守藏史是老子李耳,他不显山不漏水,做了十几年的守藏史就云游四方去了,后来又找了孔夫子成为守藏史,这一做就是好几年。

李石也不知道孔夫子还能做几年的守藏史,在他辞职之后,还会找其他的守藏史,只是天下再也没有了老子李耳和孔夫子这样的人物存在了,武学修为,学识渊博都是世界一顶一的。

甚至就连孔夫子也曾经向老子李耳学习过,只是儒门对此深深的避讳,这要是宣传了出去,岂不是孔夫子要比老子李耳低了一个辈分?那么自己比起道家的那群人也得低上一个辈分,这对于主张三纲五常的儒门来说,是万万不能接受的,自己比其他人的辈分高,行,比别人低,不行。

只不过这种事情还是有不少的人知道的,无论是法家还是墨家,几乎每一次高层辩论都会拿出来说一说,以至于现在镐京城内的人都快知道了,孔夫子曾经向老子李耳学习过。

孔夫子的年级并不大,只有五十多岁,比起老子李耳十岁的年龄要小了不少,甚至他的年龄还没有李耳的大弟子的年龄大,所以说是两个辈分的人,也有很多人承认。

只有儒门不承认,只是说孔夫子当年是向李耳询问过一些书籍上不明白的地方,而不是拜他为师,这是明显的区别。

但是儒门的那些人从来不会理会,孔夫子就是向老子李耳学习过,那就是他的学生,难道当老子的学生有什么丢人的地方吗?难道不知道老子李耳是整个天下的文坛宗师吗?别看现在的儒门强盛,但是孔夫子在老子李耳面前也得恭恭敬敬的,也就是老子李耳对于这一块不是感兴趣,他最喜欢的还是云游四海去修炼,去感悟天人境界。

老子李耳真要是和孔夫子那样广收门徒,哪有儒门的事情?大家也都是退而求其次的去拜师其他家。

道家的道统本来就不是很兴盛,老子李耳的学生只有十几个人,徒孙也不多,只有两三百人,和孔夫子三千学生,十万徒孙想比,老子李耳是玩玩不如的。

柳轻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去拜师道家,此时的道家不是只有修仙求道的流派,也有很多的流派,比如黄老学说,比如列子学说,比如田骈学说,比如杨竹学说,比如文子学说,比如慎到学说等等,老子李耳本人是不会收徒了,他已经二十多年没有收徒了,他的关门弟子都四十岁了,他就是目前闻名天下的黄石公,是有四十岁的年级,却已经成为目前道家的最著名的代表人物。

只不过柳轻候也比较头疼,道家到底会不会收自己?那些大佬又凭什么收自己为学生?柳轻候都明白的事情,其他人可定会也会明白,自己拜的老师是子牛,要是拜了一个比子牛还要第一个辈分的人,岂不是要跌了辈分?会被人笑话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