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 章(2 / 2)清穿之钮祜禄氏日常首页

蓁蓁把弟弟交给母亲,一弯腰把妹妹抱上了凳子。

吴雅家虽然家境普通,但行容举止都是依着李氏从前在家的习惯来,食不语、寝不言便是其中一条规矩,一顿早点就在寂静中过去。

用过早点,塞和里氏又一头扎回厨房开始忙活,李氏则搬出绣架开始绣花,她这一副牡丹争艳已经绣了有个把月。只有老爷子闲来无事,翘着二郎腿搂着耷拉着脑袋睡回笼觉的孙子躺院子里的藤椅上晒太阳。

大孙女牵着小孙女的手从屋里出来的时候老爷子瞥了一眼问:“今儿是要带二丫头一起去私塾了吗?”

蓁蓁说:“她病了一个月没有去过,我昨儿问了额娘,额娘说已经大好是可以早点回去读书了。”

老爷子点点头,“行了快去吧,别累着她了,早些回来知道吗?还有和你们大堂兄问声好。”

蓁蓁回过爷爷便牵着妹妹的手出了家门,沿着窄窄长长的泥土路往东走,两人沿着家门口的泥土路走了不到二十米就拐进了一座稍微大一点的院子里。

这说是私塾其实学生也就七八个人,都是吴雅氏族里的孩子。教书的先生是她们的大堂兄傅达礼,其人如今是翰林院的侍读学士,这私塾的主意一开始就是他提的,说是给族里的男孩启蒙也让女孩们识几个字,功名其次,教授他们礼义廉耻陶养他们的性情才是第一。

作为翰林傅达礼除了要负责起草皇帝的各项旨意,还是皇帝的日起居注官,他每十日才得休沐一日,这个私塾也就只有在他的休沐日才开。

但族里的孩子们都十分珍惜这每十日才得一次的机会,每到这一日大家都早早就到。傅达礼先教一篇新文章再检查上回留下的作业,此时孩子们便捧着习作一个个上前。

蓁蓁牵着妹妹的手一块走到傅达礼跟前,珍珍借此仔细打量,她们的这位大堂兄约莫三十来岁,虽是个读书人,但到底是关外民族的后代,生得身量修长肩膀宽厚,剑眉星目仪表堂堂。今儿不用当值他穿了一袭石青色的布衣衫,腰上系的腰带上垂着一只君子兰花案的荷包,颇是衬他一身的儒雅气质。

傅达礼垂着头一张张认认真真地翻看蓁蓁的习作,看了约莫一盏茶的功夫他提起笔在纸上圈出几个字:“你这一回比上次写得好多了,笔势流畅笔锋微露,只是我圈出来的几个字还需要再好好练练,回家后记得继续按着字帖练习。”蓁蓁得了夸奖高兴地一笑露出两颊上的一对酒窝。

傅达礼微微一侧头,温柔的目光这就转到了挨着姐姐的珍珍身上。

“珍丫头的病都好了?”

要说自己这位堂兄不但学问出众,人长得帅连声音都好听,说起话来简直就是如沐春风。珍珍的内核到底是个现代人没什么男女大防的观念,又知道这人是自己的堂兄更加不觉得有什么要避讳的,打从刚才到现在都一直直勾勾地盯着他看。

傅达礼瞧这才到他腰的小女孩一直用那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充满好奇地看着他,两颊红润精神奕奕,看样子是全好了。

傅达礼心里不禁生出一丝疼爱之心。他成亲多年育有两子,一直想要一个女孩只可惜不得。珍珍的岁数比他的小儿子还小半岁,在他心里他一直都是把这个最小的堂妹当小女儿疼爱。

他嘴角含着一丝宠溺的微笑,修长的手指拾起案上的一卷书轻轻放到珍珍怀里。

“这卷书送给你,你先前不过才来了两次学堂就病倒了,想来之前学的都忘了。这本书你姐姐都学过,平日在家先让你姐姐教你,有不明白的地方尽管来问我。”

珍珍努力恢复到五岁萝莉的软萌状态,用扑闪的大眼加甜萌地嗓音说:“谢谢夫子。”

傅达礼的大手轻轻揉了下她的头顶。

“下了学叫哥哥就是,往后跟姐姐常来哥哥家玩。”

作者有话要说:珍珍的故事来了哟

来来来,瓜子花生准备好,坐看康熙爷的极品亲戚们唱大戏。

女主是满人,平日说话其实都是满语。满文里蓁和珍写的不一样读音也不一样,所以不会分辨不出。其实就是作者起名无能想不出名字的借口。:

由于一直有姑娘问,第一章先给大家科普一下孝恭皇后家族的姓氏问题。

孝恭皇后的姓满文拼音是“uyaha”,金代开始就有这个姓氏了。翻译成汉字有吴雅氏,乌雅氏,关雅氏。清代康雍乾三朝最常见的汉字写法是“吴雅氏”,康雍乾三朝的汉文实录起居注以及奏折里都是写的“吴雅氏”。比如康熙朝实录在雍正出生的那一天写道:丁酉。今上皇帝生。上之第十一子也。母曰吴雅氏。

大家有兴趣可以在网上查看一下实录原件就知道了。

“乌雅氏”是民国时候修的清史稿所用。

是康雍乾背景的故事,所以为了符合时代背景,女主的姓氏汉字用了“吴雅氏”。

民国的时候许多满人改汉姓,吴雅氏有不少人改姓了“吴”,比如演员吴京其实就是“吴雅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