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钰最终还是被大肚婆媳妇揪着耳朵拎出了房门,看着紧闭的房门,而听者里面捂嘴娇笑,李思钰嘴边只是温和一笑,多日来积压在心中郁闷一瞬间得到了彻底释放。
李璇肚子越来越大,只是没有崔秀秀那时让他太过担忧,但是大肚婆几日来表现的太过焦躁,或许也正是这个原因孟才人才带着两个女娃过来吧,毕竟孟才人算是大肚婆真正娘家人,嬉嬉闹闹不算什么,在他看来这才是生活,少了烦恼,多了些憨傻无脑快乐也挺好,当然了,在孟才人离开后,李思钰还是鬼鬼祟祟钻入了大肚婆房中,谁让大肚婆脾气大了呢。
李思钰不再过问东征、北征,甚至连思雅前去汉部辅助李义山强压奚族臣服他也没去过问,所有事情都交给了他人,自己只是每日前去监察院,随着李思钰审理着自己不满意案件,城中百姓逐渐忘记了倭国的事情,重新审理的案件牵扯的官吏不少,有低层官吏,也有些身居高位,但不管是何人,李思钰都坚决依法处置。
每日审理让孙顺臣、马伯聪、马文豹三人极其难受,每日里都会坐在李思钰下首,生生看到自己名下官吏被冷着脸的李思钰剥了官身,或打板子,或带了枷锁,想要逃离却不敢,只能生生看着一个又一个被丢到门外,每一次听到大堂之外震天叫好声,三人就是一阵羞愧欲死表情。
孙顺臣、马伯聪、马文豹三人不止一次哀求,希望李思钰可以给三院些许脸面,甚至不惜找来些营州老军武前来求情,但这一切都被他冷脸拒绝。人要脸面,官员的脸面更大些,李思钰能够理解,毕竟官员的脸面代表着整个上层建筑的权威,权威没了,也就没了治理地方百姓的话语权,理解归理解,但他还是生生打了三院的脸面,不为其他,就是要让三院回归原有的本来面目。
n不n的李思钰并不在意,他在意的是以文抑武,尽管在这个时代武人仍然占据绝对统治地位,但这不代表李思钰就要放弃以文抑武的念想。
如何才能在如此混乱年代以文抑武?身为武人的李思钰绝对不可能用血腥手段大肆杀戮,杀掉自己认为的桀骜不驯的亲信大将,强行提升文人的统治地位,如果他这么瞎整,最先死的一定是他自己,李思钰很清楚这些事情,每一王朝初立都会对手下领兵大将血腥镇压,就算皇帝更迭也会如此,就是本质上还是用文人压制武人,让武人无法nn伤到了国家根基。
但营州不同于中原,在李思钰看来,营州居于关外,百姓生性野蛮好斗不服管教,又是胡人众多之地,过度压制武人血性是极其不明智的选择,那么摆在他面前的也就只剩下了一条路子可以走了,以三院文臣收拢整个营州百姓忠心。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很难,营州数十上百万百姓,有不计其数的胡民,还有从关内逃难的无穷无尽百姓,再加上营州本土百姓,如此复杂的营州,三院治理起来也定然困难重重,就算出了些差错李思钰也不会太过苛责,但这一切全都需要建立在公平公正基础上,也只有如此,三院才可能收拢整个营州的民心,才可能彻底给军部带上难以抗拒的紧箍咒。
三院让李思钰很失望,无论是囤积皮货冬衣之事,还是此时的倭国之事,三院都是首先将自身利益放在最先的位置,他们忘了李思钰为何不愿过多插手三院的原因,忘了李思钰让三院自立于关外的根本是什么,不以百姓利益为根本,凭什么可以收拢营州百姓民心?又凭什么可以压制住军卒们暴戾、杀戮本性?
如果需要李思钰这个营州将军、营州主人来控制住军卒,那他还要三院自立作甚,很好玩么?
怒其不争,这就是李思钰最真实的想法,所以他也没给三院太多脸面,该处置的依法处置,没任何情面可讲。一开始三院威望是一降再降,每日里茶楼酒肆都是处处讥讽三院官吏不法作为,好像个个都成了知法懂法的官,随着时间推移,三院威望下降的像是触底一般,渐渐反弹起来,市面上竟然出现了不同的声音。
身心疲惫的李思钰匆匆结束了一日审理,他也没骑着踏雪,更不愿去坐能把屁股颠成半的马车,而是背着双手步行回府。
身高体壮的他走在街道上,虽百姓不怎么怕他,却也不怎么太过靠近,只是远远站在两旁指指点点而已,这种事情太过常见,李思钰也不怎么在意。一日劳累,他也不想在街面上瞎逛,更愿意好好洗个热水澡,躺在床上偷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