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六章:统帅之争(2 / 2)回到古代当王侯首页

“论品轶,自然是该听胡总督的。”邓文河说道,“只是浙军虽锐,但终究还是人数太少,入辽的浙军只有两万之数,而曼殊人鞑子可是号称有二十万精锐,这些曼殊精锐多数还是骑兵。敢问胡总督能以二万浙军之精锐胜曼殊二十万铁骑?”

“当然不能。”胡瑾非常痛快地承认了。

邓文河正欲继续说下去,赵明诚却打断了他的话茬:“邓总督说的对,浙军虽锐,但终究还是人数太少,再者初来乍到,对辽东的情况也不甚了解。至于谁是辽东的总指挥,总督这三路兵马,还要等圣上的意思。”

赵明诚站出来和稀泥。

在场的诸人中,只有赵明诚和公孙垂不是浙党中人,是和稀泥的最佳人选。

公孙垂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在旁边一声不吭,谁也不想得罪,只想好好做他的安乐公爷。赵明诚见状只得站了出来。

赵明诚希望无论是川军浙军还是辽东边军都能够齐心对抗曼殊鞑子。

三个浙党的总督都是浙党的核心骨干人物,浙党内部闹矛盾,吴党能够从中受益。

但最大的受益者并不是他们,而是所谓的大金。

大敌当前,眼下最紧要的是团结一致,抵御曼殊人的进攻。

塞外闹雪灾,曼殊人的日子不会好过,保不齐什么时候就破边墙进入辽东劫掠一番。

邓文河颇为不悦,他想着川军在人数上占绝对优势,往后肯定是抗金的主力。邓文河想为川军争取主动权,担任辽东地区的军事总指挥。

朝廷大军云集于辽东,辽东的军费肯定少不了。只要担任了辽东地区的军事总指挥,那么在分配军饷乃至武器装备等军事资源上就有优先权。

川军的装备实在是太差了,六万川军,带甲之士仅有三万,而其中多数还是藤甲,铁甲只有一万余副,邓文河想借此机会改善川军的装备,提升川军的战力。

“赵巡抚说的有理。”胡瑾说道,“军国大事,还是皇上定夺。”

“也只能如此了。”在考虑良久之后,邓文河也认为只能这样了,他叹了一口气,“只是眼下大敌当前,没个主帅统筹兵马,于朝廷和国家而言,终非幸事。”

邓文河也是明白人,很清楚未来辽东的军事统帅不是他就是胡瑾,怎么也轮不到刘宗成。既然胡瑾给了他台阶下,不和他争,邓文河要是再喝胡瑾纠缠下去,就显得他小家子气了。

辽东最高军事统帅问题不仅仅是邓文河一个人担心的问题,也是在场所有朝廷大员们所担心的问题。

能够混到总督这个级别的封疆大吏,大家都不傻,至少在智商和能力方面没有太大的问题。

“诸位大人。”赵明诚说道,“我想皇上和内阁现在正在挑选辽东的军事主帅,朝廷的任命文书不日就会到达辽东。我等所要做的就是在任命书到达辽东之前,摒弃前嫌,共同保卫辽东疆土。”

“赵大人有何高见?”胡瑾问赵明诚道。

“辽东膏腴之地无外乎沈阳和辽阳二城。”赵明诚说道,“下官斗胆,下官的意思是川军和浙军暂时驻扎辽阳和沈阳二城,等朝廷任命了主帅,再由主帅统筹部署川军和浙军。”

赵明诚说出了他的权宜之计。

辽阳和沈阳地处辽东腹地,同时也是辽东最富庶的地区,屯粮相对充足。且城坚炮利,只要有足够的军队驻守,曼殊人一时半会儿啃不下这两坐大城。

曼殊人的军队以骑兵为主,野外作战是曼殊人的长处,而攻城拔地则是曼殊人的短处。尤其是攻打辽阳城和沈阳城这种城坚炮利,防备森严的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