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九章 烧砖(2 / 2)独闯史前一万年首页

凿出榫眼和榫头现在对楚遥来说是轻车熟路了,一把石凿在他的手里玩的飞转。仅仅是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榫眼和榫头就完成了。

楚遥将四块木头插在一起,又稍微修正了一下,然后用藤条简单的捆了几道。其实完全可以不用捆扎,这种榫接的方法基本不会有什么问题。

模具做好了,剩下的就是做砖胚了。一般中国古代做砖瓦的土是用粘土,取土之后,用筛子筛去杂质,放入水塘浸泡,再把水牛赶入塘内踩踏,将生泥踩成熟泥,然后取中间土质细腻的部分制成砖坯,晾干后入窑烧制。烧窑时要用柴草,而如何掌握火候也是个技术活。一旦出现过火、欠火现象,砖体就会出现弯曲或裂缝,那这块砖就没办法用了。

而且砖窑也很专业,砖窑也叫馒头窑,总分为工作间、储灰池、火门、火膛、窑室、窑床、烟道等7个部分。火门分内外两重,应用砖砌筑;火门外要设有一个储灰池,用来收集烧砖过程中产生的灰粉。此外,窑壁上还要开凿八字形烟道,要分成了6个烟口。

楚遥虽然略微知道一些烧砖的工艺,但是他现在根本做不到,也不想做到。自己能烧出差不多的来就行,一万年前的世界还是不要要求太多了。

河边有粘土,还是做陶器的好材料,但是河边实在是太远了,楚遥现在似乎有点越来越懒,能不动弹就不动弹,他还是决定要用挖壕沟的土。

把土和成泥并没什么,但是做砖的泥中要加入揉碎的枯树叶,树叶里的纤维可以防止砖胚在晾干后开裂。现在正是冬季,枯枝烂叶还是很多的。

楚遥搬过来了一块还算是平摊的大石头,将石头用水冲洗了一遍,撒上了一层草木灰,把做好的模具放在石头上开始做砖胚。

这个过程比较简单,就是要重复很多次。将和好的泥填入模具中,表面用手抹平,然后翻过来再将另一面抹平。两面都平整了之后再把多余的泥去掉,撒上一层草木灰以防止砖胚和土地粘连。把模具在地上轻轻的撞击几下,砖胚就脱落了下来。

做好的砖胚不能直接烧,还需要晾干。楚遥一共做了100块砖胚,累得有些腰疼,和好的泥也用得差不多了,便停止了这项工作,就等着明天烧砖了。

第二天的清晨,砖胚已经半干,楚遥又用树皮割出了几块半截砖。在真正的建筑中,半截砖随时可以用到,只是楚遥现在还没想好到底用这些砖来干什么。

100块砖被垒成了一个方形砖窑。一块块砖胚被罗列着堆了起来,下面留出啦烧火用的炉膛。炉膛分为了两层,中间也用砖胚隔开,这样会让燃烧更充分。

砖窑砌好之后,炉膛的上方还要用泥封死抹平,以便起到加固和隔绝空气的作用。砖窑的顶部应该也要用东西封死,只留一个出气孔就可以,这样封闭的砖窑中的热气很难向外排放,窑内温度会很高,烧出来的砖能保证不错的质量。

可是楚遥实在是没什么东西来封住顶部,只能先这么将就着。而且这次烧砖他也没用那些珍贵的木炭,而是用了柴禾,试验阶段还是能省就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