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一章 一个时代的终结(1 / 2)汉颂首页

一年一度,春去春回,在李敢闲居读书时,朝堂如他意料地极不平静。

自刘彻登基已过去了将近六年,在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四月间,寒冬退却,隐没在徐徐而来的春风之中,此时正是长安万千芳菲的季节,但是从咸阳北原却传来了不好的消息。

说是长陵的寝殿遭遇了突如其来的火灾,没有预兆,火势也没控制住,这让刚刚重掌朝政的刘彻十分震惊。

往日大都是百官在塾门等候皇帝的到来,但是今天不一样,刘彻却先于大臣们到达大殿,没有急着传百官进殿,而是一人独立于殿中,片刻后派人传太史令司马谈到宫中问话。

司马谈匆匆走进大殿,但刘彻还没有等他行礼,就拿上他带过来的宗室录浏览起来,不看不要紧,一看,他的眉宇顿时紧蹙在一起。

司马谈记得很详细,自建元元年以来的所有重大天象都没有遗漏,言简意赅地排列其上,而刘彻的目光未盯其他,而是在建元四年以来的记录上反复扫过:

建元四年夏,有风赤如血。

六月,大旱,哀鸿遍野。

秋九月,有星孛于东北,意韵不明。

建元五年夏五月,大蝗未起,灭之。

建元六年二月,辽东高庙遭遇火灾,所毁颇多。

刘彻记得,这辽东高庙所代表的含义十分丰富,是父皇在平定七国之乱后诏令各诸侯国修建的,而高庙其意便在唤起诸王渐渐淡忘的血缘和亲情。

他觉得这火烧得太蹊跷,按说辽东二月是什么日子,不是该冰封雪飘的季节么,数九寒冬,为何就忽然起了漫天大火呢?这让人不得不怀疑有人纵火。

据宗正寺和太仆寺的官员说,大火烧得很猛,几近燎原之势,那供奉太祖高皇帝的大殿,一夜之间化为灰烬,而其他附设建筑也没有支持多久,已然成为残垣断壁。

而眼前祸不单行,长陵高园的寝殿又是被无名大火焚毁。

“爱卿,你说说,这到底是为什么?”

刘彻愁眉,直接将目光投向面前的司马谈,怒火内敛。

司马谈很是惶恐不安,作为史官,他明白自己的职责不仅是忠实地记录皇帝的起居、朝廷的大事,还负有解释天象的责任,乃至于天文的各种卦变机理,他都要了然于胸。

但如一个回答不慎,叫皇帝不满意了,往往要担着身家性命,他不免慎之又慎了。

“依微臣看来,天象与人道相分而又相应,变化多端。

记得当年五星逆行于空时,陛下曾借用荀子的话来解释,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至于高园失火,臣认为纯属偶然,陛下大可不必在意。”

“是这样吗?”

刘彻对司马谈的回答显然不够满意,他指着实录上的记载一字一句地道,“朕之所以忧虑,是因为前年有星孛于东北后,辽东的高庙就毁于火灾,这很巧合。

乃至于今年刚刚开春,高园又再度毁于大火。朕又怀疑了,真不知道是天意还是人为?

你说‘相分而又相应’,这让朕想起了董仲舒当年在策对中的话,他当时说了很多天人之事,朕也觉有些道理,你说,这是不是皇祖的在天之灵在警示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