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神雕不在剑冢旁(1 / 2)独孤之后复孤独首页

老翁想起自己经过千里跋涉,赶到洛阳想找到丐帮总舵,却仍投靠无门,不免一阵唏嘘感叹。既然洪老帮主神龙见首不见尾,那就不能再蹉跎岁月了。

既然追寻了那么久却没有结果,不如就此罢手。痛定思痛,于是他决定回到家乡去,读书种地,陶冶情操,从此归隐,不再过问江湖之事。

可是后来的生活狠狠地教育了他,让他认清了现实,这些都冷冰冰地告诉他:“回到民间或故乡隐居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只有有一定思想自由,保持一定独立人格的文人士大夫阶级才有资格谈归隐,那些没有文化的农夫山樵细民野老,能维持温饱就很不容易了,想多了只是空耗钱粮。”

自古以来,归隐都被文人阶层给承包了,他们被统称为隐士。这些人,有的是对仕途心灰意冷,寄情山水有的是看破名利,静心做学问还有的是以退为进的手段,以待东山再起。

不管哪一种原因的归隐,都是和自己命运在置气,想要通过别的方法来赚回脸面,也是对自己胸怀大志却无法施展的憋屈,其内涵就两个字:不服。

冷冰冰的现实,残酷的社会专治各种不服。心胸狭窄的,病病殃殃等待呜呼哀哉。心胸宽广的,寄情山水,还真闹出点动静来。

最有名的还是东晋时的田园派诗人陶渊明,他的饮酒诗脍炙人口: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中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表字元亮,是东晋末年人,世称靖节先生。是最为人们熟知的隐士。小时候家境尚可,八岁时父亲去世,家境开始没落,二十岁左右已经是处于饥一顿饱一顿的状态了,蹉跎一生,到了老年,家里仍然是常常揭不开锅。为此他写诗道:

年少即逢家困乏,

老来更贫常受饥。

粗食淡饭愿已足,

哪敢乞求味精美!

难道陶渊明自己从小到大的志向就是归隐?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陶渊明是有才华和抱负的,年轻时的他也曾经游宦天下,以谋生路。东晋没有凭才学定高下的科举制度,陶渊明也不是世家门阀的大族出身,只能到处依身豪强,做个小官小吏。

历经东晋末年的种种乱象后,他无法实现心中的抱负,又不愿寄人篱下苟且生活,干脆走人。于是留下了“八十天而弃彭责令”的辞职典范。

陶渊明心中是非常憋屈的,他胸有大才,却无法进入统治阶级的高层发挥能量,只能游走在仕途边缘陶渊明的回归田园又是和时代的置气,他感叹东晋社会的种种丑恶,越想越气,怎么办?

自己无权无势,但是有才啊!来,写几首饮酒诗,骂一骂官场黑暗,叹一叹人心不古,出口恶气,再写上几首田园诗,让他们羡慕这闲云野鹤般的归隐生活,怎么着也得找回些场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