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林和虎贲是皇帝直属护卫,因为塞进来的不是士族,就是宦官的子弟,质帝并不信任他们,一里一外守好宫城就好。质帝出南郊求雨,在虎贲和羽林中间,还特意添加一队临时护道卫,就是因为他信不过虎贲和羽林。
这是从小就刻在心里的不信任,南北宫卫士离他更近,是梁冀监视他的狱卒,他掌权后,第一时间就被他裁撤。
而且质帝还规定,有品级的宦官不住在内宫,内宫里除了宫女,就只有小黄门,平时也不用大宦官服侍,只有在上朝时,这些大宦官才会陪他上朝。
张易在站岗时,也研究过皇帝,知道质帝其实谁都不信,只是没有办法,事情总归要有人做的,把政务丢给大宦官,让他们和士族去扯皮,到时候背锅的也是他们。
皇帝身怀道家功法,内宫只有宫女和小黄门服侍,自保肯定没有问题。
羽林虎贲都是练过武艺的武将,皇帝没有把握在他们围攻下脱身,才不让他们近身保护。
张易想不通皇帝为什么信任自己,明知自己也有武艺,还敢让自己为他单独站岗,就算他有把握对付自己一个人,为何现在会命令整个铁血营,守在宫城南侧,难道是真的相信自己?
张易站在乾坤宫门口站岗,脑子在胡思乱想,忽然听到皇帝问他:“想什么呢?”
内家高手走路,居然没有一点声音,连呼吸都听不出,张易连忙转头施礼。
质帝又说:“你太年轻,得让你慢慢升官,才能把你留在宫里陪我。”
张易要说话,被他摆手制止,继续对张易说:“我信任你,如果不是这次鲜卑人太过分,我是不会让你出征的,你也没让我失望,阵斩六千余人。”
“把你们放在南门,你应该知道是防什么人,我对他们应该是仁至义尽。”
“问道修身,长命百岁不是很好吗?”
皇帝每三天招一个道人入乾坤宫来,看来不仅仅是讲道,还会了解外面的形势,太平道这么大声势,当然瞒不过那些道人的眼睛。
每次讲道都换不同的有道高人,全是曹节安排的,曹节只是向道人捞钱,却不会拿钱收买所有道人,而质帝对这些道人优待,询问时就能得到外面最真实的情况。
趁着皇帝愣神,张易立刻问道:“要不要我把他们扼杀在萌芽之中?”
“为什么要扼杀呢?顺其自然岂不是更好?会稽不乱一下,会有现在的安定吗?”
皇帝还是把平乱想得太简单,如果不是自己提前布置,又故布疑阵,许昌哪会跑进山里。
张易不能这么说,就顺势提要求:“平东军赶走山越后,会稽山里一片空白,如果能弄些流民过去开垦,即使平东军撤了,山越也回不来。”
“平东军不会撤,山越西面有蛮族,南面还有百越,都需要平东军去解决。弄流民过去很容易,只要你有粮食就行,你把张竑请过去,不就是让他帮你做这些的吗?”
张易无言以对,皇帝不出宫门而知天下事,谁敢说他昏庸?
张易想到频繁进宫的得道高人,想到太平道起义后,黄巾军对付的人,张易心里忽然一阵恶寒。
宦官根基在皇帝,皇帝信任谁,谁就能得势,就像十常侍取代五候一样,只要一道诏书就行。
而士族根基在民间,不靠皇帝信任生存,势力大了还能架空皇帝,甚至换掉皇帝,质帝亲身经历过这种事情,他非常害怕士族,一刻不敢忘。
把《弟子规这个启蒙教材刊行天下,同意成立鸿都门学,其实都是为了打破士族对读书的垄断,只是士族力量太大了,想要动摇士族根基,皇帝自己没有办法,却可以利用太平道。
他是道人救下的,也见过无数的道人,明白真正修道之人是不会造反的,换一个皇帝,道家肯定不如现在尊荣。
太平道不能代表道家,不过又是一个许昌罢了,有张易和二十营北军在,太平道肯定无法动摇他的地位,剩下都是宦官和士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