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允知其用意,只是以他们之间的关系还不至于为此事相赠银两。坊正看出他心中的疑问,笑道:“这锭银子正是那日宫里的人送的,我虽爱财,但素来取之有道。若不是得罪不起那些大人们,就算金山银山摆在面前,我也不为所动。所以请公子把这银两收下,算是我对公子的补偿吧。”
自从那日断了赵桓的腿之后,周允早就料到终有一天会被其手下整治,只是没想到那帮人竟然使了这样一招。一个人生活久了,自然知道银子的重要。周允便毫不犹豫地将银两收下,谢道:“多谢坊正大人指点。”
坊正笑道:“公子不必言谢。咱们坊里读书人本就不多,像公子这么出色的年轻人更是找不出第二个。虽然现在公子只能回乡应试,但日后公子高中做了大官,那宫里的人定会给几分面子,到时可别忘了回来造福乡里。”
周允在心中苦笑:等我做官之时,那赵桓说不定已经做了皇帝,还不是得看人脸色,只盼那赵桓记性差些,快点忘记我这个人。周允道:“多谢大人吉言,在下定会朝此方向尽力。”
第二日那坊正便去厢里开了迁移文书,并且直接送到了周允家中。事不宜迟,周允托坊正给应天与洛阳各去一封书信告知此事,然后便收拾行装往那江州赶去。
江州距汴梁有一千五百多里,就算周允日行二百里也需要八九天时间,不知道那还能不能赶上那州试报名。但是做了还有一线希望,不做没一点机会,周允还是打算试试,就算报不上名也可先迁了户籍再从长计议。
出汴梁城后周允遇到好多人朝背着书京城方向赶来,定都是来参加州试之人。这倒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毕竟汴梁城中达官贵人众多,朝廷为了照顾这些人的子孙,给的名额也较各地多了很多。据人说京城州试的题目也较别处简单许多,所以好多地方上的有钱人都将户籍买在京城各厢,穷些的也会将户籍安在京城周边,都只为子孙科考较别处容易一些。毕竟对这些草民来说,科举算是唯一的翻身机会。
像周允这种从京城远去州郡考试的人并不是完全没有,传说州郡的考试有很大的操作空间,有些达官贵人的子嗣由于没有真才实学,便会被家长安排至故乡州试,先过了州试,再塞进京城太学,然后再荫补个官位,最后将这富贵世袭下去。
周允先前听周生说过这些事情,自然知道最适合他发挥地地方还是京城,不过如今这个选择也是无奈之举,只能走一步看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