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二章 天下太平共济会(1 / 2)执明首页

一个月之后,长城的北边。

共济会寻摸到了一座巨大的露天煤矿。在水源附近,他们准备立足。

说来巧妙,黄土高原本身,就是亿万年以来,从蒙古吹来的风沙形成的。

寻了个最高的地方,三座高炉冲天而起。在不用担心煤炭用度的情况下,高炉自然是有多大,做多大。

就好像一个矗立在草原上的“山”字。这座人造“山”的模样,后来变成共济会的徽标。

四十个人围着它操劳奔忙,临走的时候,李自成去又自家寨子里拉了二十来个穷亲戚,总算是凑了个齐整。

再来说高炉,之所以立得这么高是有道理的,李九州现在的打算,是要和草原里的牧民们做生意。

黑烟最好高到,能让人家在几十里地外就能看见。

毕竟草原是巨大的,还很容易迷路,自己的好主顾们。要是迷路了,死在沙窝子里就不妙了。这可不是开玩笑地打趣牧民不识途,若是目标不够准确,人家一大伙牧民走去神木堡之类的堡垒,去换锅碗瓢盆,这冤枉债李九州可不想背。

前年的时候,北元的林丹汗西迁,吞并了鄂尔多斯等部族。

林丹汗现在,是拳头顶着大明的腰眼子。张开嘴巴就要大明把之前与这几个部族的互惠政策,延续给他,也得给他市赏。

这市是让大明与北元王庭互市,赏就是承认大明宗主国的身份,讨点儿赏赐。

草原上的政权一如既往地精明,只要里子。

大明毕竟是礼仪之邦、天朝上国嘛!虽然这些年光景不好过,但是大明当年远航万里的气概,崇祯皇帝是坚决的不能丢其万一的!

崇祯皇帝就从自己空空如也的钱包里,生生是抠出一些给了北元。倒也不是实心只要面子,在这个互市上精明地开始装哑巴,搁置起来了。

别看好似又是一朝臭棋,其实朱由检陛下高明!给了赏,就是认宗主国,这是一种“政治投降”,实际的里子是互市,根本不是这点儿赏能媲美的。

林丹汗知道大明的皇帝都好面子,想用脸皮换里子,大明皇上反手给他脸皮扒了,到了里子开始装傻。

这年月,鞑靼还是大明的盟友,两国有盟约合力抗金,既然你先有动作,朱由检也不好相与!

屁股能坐在那位置上,头发它都得是空心儿的!

林丹汗这下彻底沦为功利之徒,他的行为放在明朝,就好比朱由检吞并了右翼省份,诸如广西贵州等等,又因为右翼省份有自身的一些政治上的、地缘上的优势,自己还想去继承这个政治地缘优势。

打死部属谋利益,本来在草原上没什么,可“信王陛下”这一手搁置,彻底让林丹汗干了一件国家层面的,扒灰操作,变成了打死儿子谋儿媳。

只要朱由检能一直保持住这种优势,林丹汗屁股底下的椅子就越不稳。

所以现在,李九州头上的这一支蒙古人,有钱,且能够尊重互市这个宝贵的机会,最关键的是,等了好久了,还没换到真家伙!他们可一直盼着呢!

草原上历来最缺什么东西?茶、盐、铁三样而已!

那么现在,上好的铁锅,就摆在鞑靼牧人的面前!

李九州认为,让慷慨的蒙古人出些粗铁矿,自己拿来来锻造,够一个蒙古包用的铁器,手工费只收一只羊,这买卖牧民简直是血赚!

如果慕名能给母羊,另外还附送吃饭的叉子和一套餐具。

李九州又故意把叉子做成草叉的形状,也就是两根刺。

毕竟,使唤刀叉吃饭的蒙古人,实在是有些像大陆西端的人。上个时空不好说,这个时空,咳咳。

为了避免历史包袱,双头叉子是最妙不过!

三个高炉是非常显眼的,第一个牧人路过之后。

生意瞬间就好了起来,蒙古人很信任这个叫做李九州的汉人,甚至很喜欢他。

说来奇怪,上层的鞑靼贵族,还在缅怀黄金家族打穿世界的荣耀。下层的蒙古人却不管这些事情,他们很依赖汉人的生产技术,需要铁锅,他们自己不会锻造,更别说南边的汉人也不太愿意售卖这些玩意儿给他们。

边境互市,主要是官府带头儿的营生,老百姓小打小闹的没点儿意思。大明其实一直践行着一条:最好是买卖都让朝廷做。

这几年辽东又紧张,为了防止有些不要命的杀才通过蒙古给后金输血,这互市里面的铁,本就少得可怜。

就算有杀才抹命走私,这价钱,也不是一只羊能换来的。所以,牧民真的还是血赚!别看榆林镇一直被俺答诸部进犯,历史得辩证过来看,其实是有来有回的过程。

少了生产物资,一次白毛灾,草原上得死多少人?大明的城墙可不是什么矮个子,这是一把掐住草原的大手。

当三个巨大的高炉矗立在草原边儿上的时候,蒙古牧人亲切地称呼李九州为:耐家。

耐家是蒙古语里朋友的意思。

他们认为,能在草原上开作坊的汉人,肯定是好汉人!虽然私下里都认定李九州是个铁汉奸,不过对自己利好的事情谁也不会拒绝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