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八章 坚城(1 / 2)执明首页

榆林,这座自古以来的边塞重镇,刚刚好坐落在降雨带上,北面是不适宜耕种的草原大漠,南边是土壤肥沃、文华万里的中原。

它从来好似一个倔强的钉子,狠狠扎在帝国版图的边疆,誓死要固定住地图一般,大明上下恐怕没有想到,毁灭大明的不是现在兵强马壮、磨刀赫赫的后金。

恰恰是榆林卫治下的饥民,明史、县志中记载榆林卫“民大饥,人相食”的字眼,从明洪武之后就屡屡不绝。

百姓活不下去,边军却还驻扎在军堡之中,只为防止蒙古右翼部落南下。榆林卫的边防的重要性,远远大过了当地的民生。

饶是如此,单明一朝,蒙古入侵榆林卫十余次。

托后金脸大的福,大明皇帝守国门守他们去了,作为帝国西边儿的陕西本就不怎么受待见,不受待见了,榆林百姓的死活,老朱家就顾不上了。

残酷一点来说,老百姓凋零一批、再迁来一批,虽然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只能这里能顶住,也算宽了大明朝廷的心。

榆林经常是陕西地面上最后一处要塞,真真的帝国守墓人。

倒不是说它比西安还难打,如果是内乱,榆林丧失了攻打的价值,是一块没什么肥肉,却特别生硬硌牙的硬骨头。李自成霍霍了整个陕西,唯独留下榆林卫边军几千,还在为大明死守边镇。

但只要是从榆林卫往下打下去,几百里关中一马平川,天下雄关函谷关也没什么用,只能靠水系和山丘尽量拖延。

西安憋屈就憋屈在这了,这城是西部最肥的一块肉,可以兴龙的所在。战略价值太高,不可同日而语之。光是为了攻略西安,初代闯王都没了。洪承畴作为守将也是一代将星,只可惜是...

说回榆林,有趣的是,别看榆林生活艰难,并且是一个流放罪犯、官员的所在。

京城的官儿来了这地方,却带来了很多吃法和生活方式:铜火锅儿和四合院,所以榆林卫还有小北京的“美称”。

大小北京的陷落仅仅只有五个月的时间差,却是相隔两千里,玄妙至极。

李九州看着渐渐合龙起来的城墙,他小心地提着一炉铁水,从城头留下的空洞中灌注进去。

这样的孔还有四百多个,这些日子以来,已经完成了一百多个。

铁水流入孔中,嘶嘶发响,犹如一条条冤魂打进城墙中一般。

填满一个孔洞,李九州小心放下锅包,看向远方的地平线。

同济城里的黑烟终归是停了,正常的浓烟喷出,四十来口人忙个不停,不是在铲铁,就是在铲煤,鄂尔多斯部的人到底是跑回去八个,虽然说李九州估计他们中,依旧有人活不到回家。

可就算是一个活人跑回去,重兵可能就要来了。

鞑靼骑兵,是明朝榆林卫的大敌,风不调雨不顺,不是地震就是大旱的榆林,还经常要面对各个部的劫掠。

他们是凶悍的,曾经还有打穿榆林,南下劫掠直至三原的事例。

从榆林北边到三原,接近六百公里的直线距离,被鞑靼的骑兵走一遍之后,整个陕西就是一个大大的惨字。

三天了,骑兵还没有来。

李九州对己方的同济城很有信心,只是一点:他们的人太少、物资太少。

小小的同济城,屁股底下是煤矿,还打出了一眼活泉,煤矿附近出现活泉是真的要人命,好在地上的煤够厚,能够远远避开那处活水。

四十个人,守一座周长两里的大城,几乎是不可能的,同济城很薄,其实类似于砌了一座扁平的墙壁,把同济城包在里面。

最坏的打算,就是放弃同济城,带上所有的枪械弹药,走西边小道南下回山沟。

五十个来犯的骑士刚被打退,同济城的黑烟就冲天喷起,李九州要的,就是让榆林的守军看见。

他寄希望于独眼龙能带回来人,多多少少有上百十号人,他就有信心把同济城敲打成一个巨大的獠牙。

不是不可能被攻破,而是所有来犯的人,都将付出巨大的代价。

三座高炉几乎昼夜不停,风箱鼓风的声音就好似巨兽吐息一般。

铁矿最终是不够用了,还有三百来个孔洞没有浇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