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八月三十一日,虽然已经过了立秋,但是天气依旧酷热难耐。
早上九点,刘波骑着自行车载着吴迪沿文化路向农大行驶。
路上刘波一直不停在做自我批评,起因是昨天他带到琴行的打口唱片用了不到半个小时就全部销售殆尽,埋怨自己为什么不多带些过去。
而吴迪此刻正坐在车后享受着路边法桐带来的阵阵阴凉,在路过省体育馆的时候,他忽然发现了一个熟悉所在仿佛想起了一些往事。
在他们即将到达绿城书店的时候,刘波最先看见那里站着不少人,来到近前才发现大部分都是昨天琴行见过的,而此时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了吴迪。
龚老板满头大汗的跑了过来,气喘吁吁的说到:“你们可算来了,一大早就有人问吴迪,我开始还以为你们得罪什么人了呢,一问才知道全都是来等你们开门的。”
原来如此,刘波乐的嘴都合不上了,马上开门迎客。
两人分工有序,刘波主要负责收钱,而吴迪则负责解读唱片上信息供客人挑选,没办法,在这个网络还未到来信息交换也不是那么便捷的年代里,基本上都是靠口口相传。
两人一直忙到中午才稍稍喘了口气,刘波此时也终于有时间清点一下早上的收获了,手捧一大堆散乱钞票,激动地数了一遍又一遍,而吴迪可能因为话说的有点多只觉得嗓子眼儿冒火。
之后他们又统计了一下,从昨天到现在为止,店里的货已经卖出去一半了,照这个速度,估计到不了国庆节就能凑足下次进货的钱。
虽然本地市场已经打开了,但是吴迪一刻都没有忘记原先那个计划,不过他现在不在急于求成,想要控制北方的打口市场,最关键的就是要先拿下一个城市,那就是燕京。
燕京作为全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同时也是国内摇滚乐的发源地,更是全国音乐人聚集地,对于打口唱片的需求量本就大的吓人,但是吴迪心里清楚这么大的市场不可能没有人做。
至于怎么打开燕京这个市场吴迪决定先去拜访一个人,想到此他特意准备了一些打口唱片,给刘波说了一声便沿着文化路向南走去。
在距离绿城书店以南两站路的省体育馆附近坐落着一家名为“另类”的摇滚服饰店。
光听名字就感觉非同一般,这是本市唯一一家以摇滚为主题的服饰店,主营摇滚皮衣,A牌T恤,空军皮衣,德国军服,马丁皮靴,金属饰品,朋克铆钉等。
另类服饰不光在本市甚至在燕京都非常出名,当然店里面的东西也都是出名的贵。
1999年,濮树来郑洲宣传他的第一张专辑的时候,曾在另类服饰购买了一件德国军服,之后他参演了高小松的首部电影《那时花开》有穿过这件衣服。
另类服饰的老板姓崔,熟悉的人都叫他老崔,他比刘晓钟小三岁,属于本地圈子里的重量级人物,也是本市最早接触摇滚乐的人。
他喜欢摇滚乐,更痴迷于这种音乐所衍生出来的文化产物,在别人都忙着组乐队走穴挣钱的时候,他却另辟蹊径找到了属于自己兴趣与事业兼顾的一条路。
身处另类服饰不难发现这里处处透着原汁原味的摇滚文化,木质地板,皮革沙发,红黑相间的装修风格,再配上HEAVY METAL(重金属)的华丽皮衣,嬉皮士的怪异军服,PUNK(朋克)的铆钉饰品,这里俨然就是一个小型的ROCK博物馆。
刚到门口就看见店外停着一辆“偏三”,这辆摩托车可是老崔的命根子,车在人肯定也在,吴迪推门走了进去。
一进门就看见店内空地上堆着好几个包裹,有一个穿着印有骷髅图案的T恤长发男子正在整理货物。
男子抬头一看,眼中略显意外,马上热情的说道:“吴迪来了。”
此人正是老崔,三十出头的年纪,外表非常俊朗,中等身材,双肩很宽,长发简单扎在背后,手上和脖子上都佩戴者亮闪闪的金属饰品,完全一副摇滚乐手的打扮。
吴迪连忙打了招呼,早前刘波就非常喜欢这家店,尤其对店里那件空军皮衣情有独钟,没事都拉着吴迪过来看上两眼,不过他们都属于光看不买型的,所以之前老崔对他并没有那么热情。
“昨天的事我可听说了!”说着老崔比了一个吉他SOLO的手势说道:“你可以呀!”
看来都是昨天那件事的连锁反应,不过这样也挺好,最起码自己现在小有名气,与人接触也算有了些资本。
“前一阵子去了一趟南方淘了点货,给你带过来一些。”
“呦!打口带!听说你开店了,看来是真的?”
吴迪点头说道:“没错,就在绿城书店。”
老崔毕竟是生意人,一眼就看出吴迪这是有事而来,不禁问道:“你刚开店,有什么我能帮上忙的就直说?”
“我在南方找到了一家料场,货源充足,你看能不能在燕京的圈子里帮我宣传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