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零六章 毕岚的水车(1 / 2)汉和三国首页

正旦刚过,寒冬的喜庆还未落下帷幕,大雪便覆盖了整座洛阳城。今年的北方比往年更显冷一些。前日刘和收到了朝廷旨意,要求在这场雪停了的十日内整兵出发。

大帐之内,刚刚商讨完军务的刘和把贾诩留下,询问道:“文和,那些朝廷与黑山军之间的决策文谏你有何看法?此间可还会有变数?”

贾诩放下手中的竹简答道:“此事文正亲自随朝廷使者同行,最近可有文书予来?”

刘和摇了摇头,说道:“自十日前文正来信后,再无文书信件。”

贾诩看了看略显心烦的刘和,而后思虑片刻。“现在朝廷已经下旨,文正也未有额外信件前来。说明黑山军那边的安排一切顺利,那张燕应当是会率军下山,接受屯田之策了。”

面对说话总是小心翼翼保留三分余地的贾诩,刘和很难让自己完全推心置腹,内心强迫了自己多次后,现在跟贾诩说话都比较直接。

“文和你当明白我的心思,我虽名为使匈奴中郎将,但还有看管黑山军民屯田之责权,而此事也关乎着我职位的稳定与否,在我看来,此事远比那看管匈奴人重要。你可有何见解,能让屯田之事在并州之地顺利进行?”

贾诩听出了刘和言语中的一丝不悦和焦躁,依旧不紧不慢的向刘和询问道:“中郎可知为何朝廷封了赵岐为典农中郎将?”

刘和愣了一下,随口回应道:“自然是因赵岐精通政事农事。”

贾诩笑了笑,重新问道:“属下是问,为何其是中郎将,而非校尉之职?”

刘和盯着面色从容的贾诩看了一会儿,若有所悟的说道:“朝廷予我持节,身为使匈奴中郎将我虽有权节制典农中郎将赵岐及平难中郎将张燕,但是却无权直接干预其职权。张燕那边本就是降将,且朝廷也认了其有一定的自主之权,暂可不多谈。那赵岐这边屯田之事我不能直接干预的话,难道是担心我年轻气盛会过于激进,或者是忌惮我权势膨胀?”

贾诩微微点头,虽然觉得刘和对于权势这方面的理解和领悟稍显迟钝,但至少这些日子以来对自己十分赤诚,便缓缓解释道:“自光武中兴以来,各州设刺史之职便是为了军政两分,以免州郡官吏权势膨胀。中郎以持节之使,居于北疆之地,乃并州军伍中军权最高者。且中郎之父乃在朝中任九卿重臣,如此势力岂能不遭人忌惮?”

刘和恍然大悟,自己这几年一直想法设法提升自己在军伍中的职位,完全忽略了所谓权利的筹谋与计较,要不是这几年正好赶上各地的叛乱,哪里还会有这种长时间掌控军队的机会。且自己的年岁和资历因为前面皇甫嵩、张温等人的遮盖,故而不是很显眼。这次自己是完全独自掌控军权,且身居中郎将之位,所以才会出现朝廷中有人掣肘的事情。

这该如何应对,刘和一时间没有思路,向贾诩恭敬的作揖说道:“幸亏文和提醒,否则吾还不自知,若是不小心行差踏错,则悔之晚矣。”

贾诩笑着起身还礼,而后说道:“中郎以当今年岁便在军阵之上屡立奇功,现如今高居两千石之军职,已然当世少见。关于这方面以后多有思虑即可,属下不敢居功。”

刘和犹豫了片刻,自己的心思戏志才知之甚详,也是因为相处日久,自己对其格外信任。现如今面对贾诩,刘和想直抒胸怀,却又担心彼此相处日短,对方是否能够真的坦诚支持。

而且经过这段时间的接触,贾诩为人谨慎,平日显得格外淡漠,若非影响其自身之事,都会避免直接与人产生冲突。

返身回案几继续翻阅文书的贾诩低着头,看不出神情。刘和犹豫许久之后,跪坐于贾诩身边,轻声道:“文和,若我欲控制北疆军政,当如何是好?”

贾诩神色微动,抬起头静静的看了刘和片刻,而后说道:“需郡县有叛乱之事。”

说罢之后,贾诩继续低头案牍之事。刘和在旁边思虑许久,终于把这其中的缘由想通了,但是如何筹谋发展,却并非刘和所长,便再次问道:“请文和教我。”

贾诩淡淡说道:“兵家谋政事,乃主事者大忌。谋一时或可,谋长久则难,非乱世之局不可谋也。如今天下时有叛乱,州郡征伐者主政有一时之利,但隐患极深,若无霸业之功,难免身死族灭的下场。中郎本为宗室之后,亦是豪族出身,若欲名臣之功业,此事尽量不为,否则极易受到他人攻讦,于名声亦不利。”

刘和听罢,神情坚毅的再次说道:“我欲控制北疆军政,请文和教我。”

贾诩对于刘和这等执念,及对能够自己询问商议这种事情有些惊讶,只是脸上依旧一副淡然平常的模样,反问了一句。“此事若不等文正回来再商议?”

刘和摇了摇头,对贾诩道:“此事我想先听听文和之言。我对文和乃以托付之人待之,故而未来筹谋之事,亦需文和竭力相助。”

贾诩起身先给刘和躬身施礼,以示信任之情。而后缓缓说道:“欲取北疆军政有三利,亦有三不利。北疆地处边塞之地有鲜卑寇边之患,故而军需重于民事,中郎之职当前为军权最重者,可以此要求粮草税赋先供给于军伍,此为一利。中郎持节在外,监察屯田与看管张燕军队,可通过插手屯田所得的分配,进而拉拢张燕及其部属,此乃二利。使匈奴中郎将之职乃有看护匈奴之责,亦可插手匈奴之事,中郎同样可以对匈奴内部分化拉拢,筛选些胡人入伍,即可掌控匈奴各部,此乃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