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嗣昌对刘宇亮这种积极参与军政决策事宜感到不适应与排斥。
毕竟他杨嗣昌才是主理兵部的阁臣。
但杨嗣昌倒也没有反对,一是陛下已经准予,二是他没觉得刘宇亮的提议有何问题。
不过,杨嗣昌则意味深长地看了陆远一眼。
杨嗣昌不明白刘宇亮这个内阁首辅为何在陆远出现后就变得和以前大不一样。
崇祯其实也发现了这一点,所以他也准予刘宇亮的提议后看了陆远一眼。
但陆远至始至终皆未再发一言。
所以,崇祯也没从陆远这里看出什么来。
甚至陆远在此之前也上了一封弹劾刘宇亮的奏疏,崇祯也看见了,在他看来,这也很正常,文武官员之间本就有颇多龃龉。
无论如何。
崇祯现在对陆远还是放心的。
陆远对这样的结果很是满意,心想自己在刘宇亮身上花的钱也总算没有白花。
大明镇戍兵按制一个营有正兵在三千人左右,如今自己可以组建一个营,就意味着自己至少可以扩兵至三千余人。
陆远现在需要的就是可以名正言顺的扩兵。
不然,自己盲目扩兵,一旦被朝廷发觉,只会引起朝廷警觉。
陆远可不敢确定朝廷会不会在意识到自己招兵过多时对自己采取对策,那样肯定是不利于自己猥琐发育的。
面圣结束后,陆远就去了兵部叙功。
而陆远等一离开紫禁城,崇祯则还是留下了杨嗣昌,问道:“杨卿,你觉得陆远此人到底如何?”
“回陛下,臣觉得陆远应该是忠臣。”
杨嗣昌回了一句。
“何以见得”,崇祯将龙袖一挥,问了一句。
“若非忠臣,不会如此与建奴恶战,其他武将从来皆知道自存实力,所以每每不敢与敌死战,但陆远不一样,或许他会是第二个卢督臣。”
杨嗣昌回道。
崇祯点了点头,说道:“卢象升的抚恤一事,你看当如何处理?”
杨嗣昌知道崇祯的意思,便道:“臣认为卢督臣阵亡一事当秘不发丧,以免动摇军心,如今建奴虽已出关,然随时都会叩关,一旦让他们知道卢公已死,势必认为我大明已无可战之将而大举来犯,且即便议和也会难些,何况一旦让流贼残部与被招抚的流贼张献忠部等知道剿得他们大败的卢督臣已阵亡,只怕这些流贼也会再次生事。”
“爱卿所言甚是!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办,但不要说是朕的意思。”
崇祯吩咐道。
“臣明白!”
杨嗣昌拱手说道。
如今兵部依旧是杨嗣昌在主理,所以,陆远一到兵部后还是得等到杨嗣昌回部里后才能办好叙功与领赏领文书等事。
不过,杨嗣昌到兵部后则把陆远叫到了自己的正堂,同时只吩咐让兵部其他官员去办理陆远的事。
杨嗣昌看着陆远笑了起来:“靖方,你实话告诉本官,元辅今日在朝堂上的一番言辞,可是出自你的授意?”
“阁老此言何意,末将不明白!元辅岂是末将能授意得了的。”
陆远故作不解地问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