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六章 大宋第一台轧花机(1 / 2)打搅南宋首页

第三十六章大宋第一台轧花机

黄巧儿在赵平的带领下,见识了临安的繁华,对于故乡华亭县的没落很是悲哀。

因华亭县靠近淮河战线,大宋要面临蒙古南下的铁蹄,这些年那些鞑子每年都南下侵扰,她的父母亲死在那场兵灾中,后来加上旱灾、水灾,以及百年罕见的一场雪灾,地里粮食颗粒无收,百姓饿死冻死不少。

但官府仍要缴纳原来的税收,有不少百姓活不下去,就四处逃荒,死在半路上的也有不少。

黄巧儿觉得她还挺幸运的,能遇到二狗哥和东家,摆脱了那无情的表姑妈,来了临安,找到生计,只是这三天来,她吃吃喝喝,什么事都不用做,用的都是赵平的,黄巧儿很想去问赵诵找一份正经工作,赚点钱贴补家用,再还了恩情,可赵平说暂时不急。

赵平很是同情黄巧儿的遭遇,对他来说,至少生活还是有保障的,现在又当上了千金楼的掌柜。

黄巧儿和赵平正在街头逛着的时候,苏三急匆匆跑了过来,见黄巧儿便道:“巧儿姑娘,大掌柜找你。”

黄巧儿倒称呼赵诵为东家,忙问道:“是东家的那台机器造出来了?”

苏三点点头,然后黄巧儿就在苏三的带领下来到了睦仁坊的苏家家具铺,赵平则回了千金楼。

......

苏家家具铺内

经过三日的时间,这台轧花机终于在魏大永和其他工匠的赶制中诞生了。

这台轧花机最人性化的地方,就是可以一个人操作,所以不需要很多人在一起操作。

早上的时候,赵诵拿了一些白叠子试了下,效果还是可行的。

只是还是有些缺陷,就是手摇的时候,中间的缝隙太宽了,可能要适当调节一下,而且出棉花也会被铁制滚筒的尖刺间隙可能没调节好,花絮容易缠住,不容易带出来......诸如此类小问题也是层出不穷。

赵诵叹了口气,他不满意,然后叫来魏大永再改进一下。

魏大永照做了,研究了大半天,如今这轧花机虽然有些小毛病,但剥籽是够了,只是速度不快,此时他正在慢慢调试着机器。

黄巧儿赶了来,只见面前是一台用木头制作成的剥籽机,而且在那架子上,有两个铁制滚筒。

说起这两只铁桶,那是之前的铁脸盆,魏大永说铁桶先做可能要很长时间,三天完成不了,所以就拿了铁脸盆,去铁匠铺稍微改造了一下,然后就改制了这么两个滚筒。

赵诵很是肉痛,做这两个铁制滚筒,足足花了五贯会子。

赵诵见人都到齐了,便道:“你们都来了,那么来见识一下这台轧花机吧。”

在众人的注视下,魏大永亲自操作这台轧花机。

魏大永拿了一些白叠子花朵,然后放入最上面的那个滚筒上方。

放下去之后,他就摇动最上面的那个手摇木柄,摇动之下,与曲柄相联的碾轴随之转动,只见白叠子落入两个滚轴间的孔隙中间,只见一个滚筒上面布满了铁制的尖钉,抓住棉花,将其跟棉籽分开。

左脚踏动踏杆,使碾轴与下轴作等速运动,方向相反。

因为上下两个滚轴是用齿轮连在一起的。

第二个滚筒上布满了短而硬的毛,将第一个滚筒上的棉花刷下来,使其不致堵塞。

二轴相轧,左手将籽棉添入轴间,则白叠子米花絮被带出车前,棉籽落于车后。

在黄巧儿等人的注视下,棉花和棉花籽开始一点点脱离。

黄巧儿捧起白叠子,忽然间就落泪了,没想到东家的计策很是不错。

她仿佛看到无数的白叠子花朵从轧花机子里面出来,然后看到华亭县的妇女们都高兴地操作这轧花机,不再因为用手剥籽,两只手血淋淋的。

她们笑着,纺织成纱线,再制作成布匹。

一匹一匹的布开始在集市上卖着,被顾客买走,或被制成成衣,在成衣铺子里面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