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章 学前班(1 / 1)我是农村孩子首页

夏阳的出生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又雪上加霜。妈妈那时候唯一的补品就是农村的土鸡蛋了,不过也得省着吃。因为家里没有鸡,鸡蛋也是姥姥从家里拿来的。还有那么多妹妹和弟弟要养,做为家里的老大怎么长的开口。生了我和妹妹之后本就没什么营养又要喂奶,妈妈年纪轻轻就落下了不少病。孩子小、经济收入又不多,爸妈的主要来源就是家里的几亩地,每年种些玉米。一年到头一两千块钱。孩子不敢有病,大人更不敢得病,家里的收入没办法负担一点额外的支出。妈妈说她印象最深的是每次下田都是背着还小的阳阳,把我放在地头。走远了就远远的喊我一声,确认我还在不在。东北的土地是沙土,风一吹满脸的沙子,耳朵里脖子里,鞋里全都是土。每次和爸妈去田里,都是一整天,灰头土脸的就玩一整天。

阳阳三岁的时候,我六岁,开始记事了。妈妈希望我早点上学,但我们村上没有学前班(幼儿园),只有7岁才可以去村上的小学读书。妈妈只得把我送到五里外的姥姥家,就这样我在姥姥家稀里糊涂的过了一年。在姥姥家的日子,我第一次感受到了除了爸妈以外的亲人的关心,可以像别的孩子一样有了可以宠溺你的老人。上学下学几百米的距离,姥姥每天接送,一次不差。六岁的我第一次知道了上学的滋味,读书、认字、写作业,知道了妈妈从来没教过我的知识。我知道了原来歌曲不只有妈妈教我的《潇洒走一回》《世上只有妈妈好》。

农村的学前班,学习的很简单。没有课本,印象里每天上学只拿一个本子和一只铅笔。语文学习汉字,数学学习加减法。下课玩老鹰捉小鸡、玻璃球。老师是个五十度岁的老太太,现在想想应该是个退休的农村老师。接触学习时间比较晚,独自接触陌生人的时间更晚,对于这段异地上学的记忆,除了游戏还是游戏。学前教育的滞后,让农村孩子心理及脑力的发育晚于其他孩子,心智成熟周期更长。

在姥姥家生活了几个月,妈妈实在想的不行,把我接回了家,上了自己村里的学前班。上学放学每天要走三里的土路,没有家长的接送,我有了自己的小伙伴。邻居家的小女孩,小红。小红胖胖的,是家里的老三,有两个哥哥。和阳阳一样小红也是个超生的孩子,每天上学俩人并肩走向学校,一路上捉蜻蜓、捉蚂蚱。从屯子到学校三公里要走1小时。那时候的路上基本没有机动车,跑的最多的就是马车。遇到屯里的家长去村上办事,还是能顺路搭一段马车。学前班的一年时间里,仍然没有系统的学习。学习的仍然是加减法和简单的汉字,语文老师和数学老师都是班主任一个人。一个五四多岁的老头,严厉的很。手里拿着教鞭,经常的打手板。学前班的教室仍旧是土坯房,教室里是长长的木板搭起来的课桌,长条的板凳,一块泛白的黑板。

因为有了之前的学习经历,我的成绩还不错。小红就要困难的多,每次上课都哭鼻子。小红的鼻子下,总有擦不干净的鼻涕。那时候擦鼻涕只能用手擦,农村没有卫生纸。用手一擦,衣服或者墙头上一抹,就算整理卫生了。没上学前去厕所都是用秸秆擦屁股,干不干净不知道,印象最深的就是挂的屁股疼。上了学,老师教着用纸擦屁股,还是用学校废弃的旧报纸。每人撕开分点,擦屁股之前用手搓一搓,搓软了再用。

这段经历让我至今难忘,生活物资的匮乏让我有了不一样的人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