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宋总一起来的青年人汤潮是第一次见,个头不高,人长得很精神,和宋总说话时,语速很快,表情丰富,看样子很外向。宋总和那个青年人一边谈论着问题,一边站在期刊杂志的书架前一本本翻看着。过了好一会儿,可能觉得结果不是太理想,青年人有些着急,回头问跟在身后的资料管理员有没有关于一项化工生产技术方面的资料,而那几位资料管理员听了明显有些茫然。
汤潮在学校做毕业论文时对这种化工的生产技术有涉猎,在老师的指导下,汤潮仔细进行分析并与几种同水平的生产技术进行了比较,翻阅了国外八十年代初的介绍资料和两届师兄的相关方面技术的毕业论文,还有指导老师从国外带回的最新资料。因此对这项技术了解的比较深入,一听需要这方面的资料,汤潮顿时来了精神。再加上因为常来这里看书查资料,和这些管理人员关系总归还是不错的,好多时候,汤潮都可以自己进图书库、资料库翻找感兴趣的书和资料,这按规定是不允许的。为了给这些管理人员解围,也为这类在国际上应用时间还不是很长的技术会在自己所在的这样一线生产厂被提及,自己在学校了解的相关的技术信息有可能会有用武之地而高兴,汤潮少有地主动走了过来,在书架上很熟练地找了两本介绍国外技术的杂志,递给宋总说,“宋总,这两本杂志上有一些这方面的介绍,文章比较短,不是很详细,可以作为方向性的参考。”宋总翻了翻杂志,果然有两篇专门的介绍文章,点点头,很欣赏地看了看汤潮。因为刚才看到汤潮找起文章来并没费劲,宋总知道他一定是这里的常客:“你是哪个部门的,进厂多长时间了。”宋总以前也是这里的常客,只是当上总工后,常看的杂志,厂办会有人负责帮着预订、负责送到办公室。常用的参考资料、书籍、图纸,也都在自己办公室的大书柜里有存放,已经好几年不用亲自来这里看书查资料了。看到和过去自己一样喜欢来这儿钻研的汤潮,心里有些感慨,不自觉地想聊几句。“我在一分厂,来厂有一年半多了。”汤潮很认真地回答道。“你对这项技术有过了解?”还没等说话比较慢的汤潮回答,旁边那位青年人已经有些不耐烦地看了一眼汤潮,“宋总,一个刚毕业的学生能懂多少,也就在学校里学过几个国际上时髦的名词,纸上谈兵而已。我看我们别在这儿耽误时间了,还是回办公室去研究吧,其他人还在等我们呢。”看得出来,这位青年人和宋总很熟,说话很随便。
汤潮听了那位青年人对自己明显带着轻视口吻的话语十分不顺耳,心里不是太舒服,自己的信息和知识有了用武之地的想法和热情一下子被打了回去。好心主动帮忙受了冷遇,自尊心很有些受伤害,脸一沉,压了压火气没再说话,礼貌地对宋总点了点头,转身回到原来的座位上,继续埋头看自己的资料。宋总看出汤潮的不快,不过也没再说什么,心里也是觉得一个刚出校门不久的学生,看上去是个挺有想法的年轻人,心里挺喜欢的,可技术水平怎么说也不太可能高到哪去。加上事情确实挺急的,于是就和那个青年人拿着汤潮推荐的杂志,在众人的陪伴下,匆匆走出了图书资料室。不过两个人不久之后就都后悔了。
没过多长时间,有一天,正待在办公室里琢磨事儿的汤潮忽然被朱厂长叫上一起去总厂厂部开全厂生产设备改造方案会议。为了适应全国各行业对化工产品的升级要求,国家决定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对国内几家老的部属大型化工企业老旧设备进行淘汰和生产技术的升级。各厂根据各自的生产设备基础和产品及地域特点,在制定本厂的改造方案上报。对于工厂的技术引进的问题,工厂已经做了好几年的准备,并多次向部里提申请。毕竟工厂的主要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都有些陈旧,升级改造对这样的老厂尤其重要。这次的方案又在原来准备的基础上,总厂又专门组织人研究修改了好几个月了。这次开会是负责方案制定的人员向厂领导和各主要部门做方案汇报,并听取意见,审查通过后向上级报批。因为需要使用大额度外汇资金,主管上级非常慎重,专门组织几位专家来听取汇报,帮忙把关审查提建议。会议规格很高,作为主力生产分厂的总负责人,朱厂长当然要参加。汤潮是没资格参加会的,但上任时间不是很长的朱厂长对分厂的设备细节上心里没底,讨论起来怕需要具体的参数,一旦有人问起就尴尬了。底下的人各管一段,又不好带太多的人。经过抽调,分厂的技术部门的力量大不如从前了,自己对技术部门的负责人的水平不是太了解,关键时刻肯不肯出力也没十分把握。走在走廊里正在犹豫带哪些相关人员去参加会议合适的时候,抬头看到了汤潮敞着门,在办公室里对着图纸正在琢磨。朱厂长灵机一动,临时起意把汤潮叫上带会场来了,以备被提问时帮着自己回答些生产流程的一些细节问题,反而没有带上其他人。反正参会的人员不少,各主要部门都有,所以不会有人注意和过问汤潮是干什么的。不过有一点朱锦江忽视了,在所以参会人员中,汤潮看上去就明显年轻。
总厂班子的主要领导悉数参加,会议由厂长亲自主持。厂长简单的开场白之后,就开始由那天和宋总一起去图书资料室查资料,叫做钱宏的青年人做改造方案制定工作的主汇报,宋总在座位上不时帮着做补充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