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参加会议的人员中,除了生产管理部门的人,不熟悉那个青年人的不止汤潮一个,在这么重要的会议上做主汇报人引起底下不少人的议论。在周围人的小声谈论、相互询问中,汤潮这才知道这个青年人叫钱宏,是□□后进厂的第一批大学生。来厂后,正赶上工厂大学生□□十年断档,知识分子青黄不接。曾经是知青的钱宏聪明肯干,能吃苦,工作中个人表现突出,被领导看中。先是在生产计划科做计划、定额、调度,之后短时间到一线一个生产辅助车间做副主任,很快就回到生产计划科当了副科长,是厂里重点培养的后备力量,是内定的第三梯队成员之一,(也就成了朱厂长最忌惮的竞争对手之一)。这回是协助宋总组织领导工厂设备和技术升级改造方案修改和制定的主要助手,是厂里领导有意给他的一次锻炼培养的机会。宋总也将主汇报人让给了他,更是要给他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大家多了解。这是很难得的,应为之前长时间、大量的资料准备和方案反复研究制定的工作,钱宏并没有参与。
钱宏是认真做了准备的,本身口才也不错,在会议室的黑板上连写带画,把方案中设备改造的必要性、先进性,与现有设备的结合可行性等都仔细地做了汇报讲解,并且有做比较的核算数据。钱宏的汇报结束后,宋总又接着站起来做了工作过程和方案一些要点的补充说明。之后厂长开始征求各位专家和各部门、分厂的意见。专家们都是临时过来开会的,对厂里的情况不是太了解,工厂之前就已经做了很长时间的技术改造的准备,这次又是经过好几个月集中研究论证的方案根本就来不及仔细推敲,方案中所采用的技术也是国际上实行时间不是很长的技术,料想也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可来了又不能什么都不说,只是提了些一般性常规的建议和注意事项,并无实质性的修改意见。满面春风的钱宏,还是很谦逊地表示一定尊重专家们的意见,把方案尽快完善。各部门、分厂对这项国际上的较新技术的许多名词听都没听说过,哪里还提得出意见。上边做汇报时,底下倒是还不消停,可一让提意见,马上底下就没声了。眼看汇报结果很圆满,钱宏面露得意。见大家都提不出新的问题和意见,厂里几个主要领导小声交换意见,准备宣布把该方案尽快完善后上报,并让相关部门开始做项目申报程序准备,然后散会。厂长清了一下嗓子,宣布前象征性地再次问了底下各部门来的人还有没有补充的?可谁也没想到,就是这象征性的一问,问出问题来了。
本来一直低着头躲在朱锦江身后、一声没有的汤潮却突然出乎意料地说了一句,“我有问题。”本来今天来到会场,看到这么多领导、专家在场,汤潮知道没自己什么事,就坐在后排的椅子上,准备只要朱厂长没有什么问题问自己就不准备说话了。上次在图书资料室见到钱宏的不快,汤潮也早已经丢到脑后了。听了钱宏的讲解,汤潮确实是有些不同想法,可也没打算在现场提什么意见,毕竟这么大的场面,怎么也轮不到自己说三道四。可心里对钱宏本来就有意见,所以也就见不得他做完汇报后一副得意洋洋、又故作谦虚的样子,汤潮看着就觉得假。心里一生气,把已经丢到脑后的不快给勾了回来,于是在众人的惊诧的目光中强做淡定地来到钱宏讲解的黑板前,指着钱宏刚才汇报时写的一个计算说:“从目前的常规方法来说,这个计算不完善,有缺项。”说着就动手改了起来,改了一项,又改了一项,一连改了好几个地方。别人看不懂,还在愣神的时候,两位从大学来的教授已经看明白汤潮的计算了,插话表态说这地方原来确实是有点问题,汤潮的计算的修改是对的,应该是比钱宏用的计算更新的、现在较通用的方法,要完善得多。
钱宏原本很兴奋的脸一下子就阴沉下来了,当着领导和大伙的面又不好发火、也不知道该怎么说,只好拿眼看着宋总。作为领导制定方案的总负责人,无数次准备,这次也是在多年的资料基础上又搞了好几个月的方案,被一个新毕业不久的大学生当众指出不足,宋总这时脸上也有点挂不住了。本来以前的方案,也是在宋总的领导下制定的,技术是成熟的技术,国内有先例,准备得也比较周全稳妥。是属于国际上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中期的成熟技术,而且国内已经有过引进。虽然在国内还算是先进的,可这次在方案补充修改时,有人提出这是重复引进,是在浪费国家的钱,因此大家几次讨论后,决定采用这项国际八十年代初的技术。宋总虽然觉得不是很稳妥,但也不愿意背负花国家的钱,引进落后技术的罪名。宋总曾经通过内部资料渠道,看过一篇这次方案中所采用的技术的介绍材料,当时印象很不错,因此同意了相关建议。可方案一修改,时间就有所耽搁。时间是有期限的,新技术有没有充分的资料可查,虽然在项目立项后,有些细节可以再与设备厂家再进一步沟通,宋总依然不放心,通过各种渠道查找相关资料,包括去部里和高校。包括最后关头,仍然想把有些细节上的事情再敲定一下,也才有了上次在资料室与汤潮的相遇,却没有细问。
虽然尴尬,宋总还是很诚恳大度地对汤潮说:“是我们的工作有疏漏,回去我们会尽快把计算进一步完善的,也欢迎这位小同志多提意见。”一心想把事情先应付下来再说,会后再仔细研究,也还可以进一步征求汤潮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