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过午食,吴氏殷勤地带刘乐去看为他收拾的房间,询问还有何需求。
得知是叔母亲自操办,刘乐自然一个劲地称赞,吴氏眼睛了眯成月牙,却犹自觉得窗牗的帘子花色稍有点偏暗,表示回头还得换。但换什么花色,对吴氏而言,是个堪比哥德巴赫猜想的高深课题,然后就该细节纠结起来。刘乐知吴氏心疼自己,淡笑不语,最后还是刘奢实在看不过去,建议先带刘乐到花园逛逛,顺便聊聊家常,吴氏才暂停了对花色的研究,欣然响应。
闲聊,直到夜幕降临。
晚食后,刘奢带着刘乐到书房。
“阿乐,你已守完孝,是时候认真考虑出仕问题了。”
“后面是否还有邀请?”刘乐点头。男子汉大丈夫,不在世间搅风云,对得起好不容易穿越一回?只是接到袁遗的邀请后,刘乐想心无旁骛修炼,便对叔父说,若再有邀请,先记下便是,告诉对方等自己下山后再作决定。
“有六份,加上最早派人过来接洽的袁遗,共七份邀请。”
“这么多?”刘乐有些惊讶。
“其实还有一份,乘氏令想聘你为县尉,层次低了点,我婉言谢绝了。另外七家,这段时间我多方收集到的信息,大体上的情形,已经整理成册,都在这里,你看看吧。”刘奢拿出一个薄薄的小册子,递给刘乐。
刘乐翻开一看,分为地方物产、人口、军力、治内主要世家豪族清单、主官名望和性情共五项。大多比较粗略,有的直接标明是估数,甚至还有不少空白,作为统计资料,按后世标准显然不及格。
但刘乐知道,叔父向来不问世事,家道不寒碜,离豪强却差老大一截,说白了就是一富家翁,没有什么有力的人脉可以提供帮助。以刘奢的能力,个把月时间能收集到这些东西,实不知花费了多少心思,磨了多少嘴皮子。
有征辟意向的七家,按发来邀请的时间先后排序,分别是:山阳太守袁遗、东郡太守桥瑁、任城相郑遂、兖州刺史刘岱、济北相鲍信、济阴太守袁叙、陈王刘宠。
草草扫了一眼,刘乐不禁莞尔,怪不得叔父替自己直接婉拒了乘氏令。
另外七人,五位太守或国相,按汉代官制皆封疆大吏,手中握有郡国,便是实打实的地方诸侯;一位刺史,虽说权力不及州牧,行政军权一把抓,但毕竟是州长官,对下属郡国有监察权;还有一位实封诸侯王,封国之内,真正的土皇帝。乘氏令跟那七位大佬相比,的确不够看。
能得到七位诸侯级别势力的邀请,足以说明刘乐的名声高到什么程度,衣冠孝子、曾经的武道奇才、胡孔明学生、转走智道后一鸣惊人、还有令人叹为观止的楷书造诣,这一切加总起来,让刘乐的名望达到惊人的高度,这才出现了孝期刚结束,征辟他的邀请便纷至沓来。
能得到七份郡国级邀请,有些出乎刘乐意料。
说到底,他今年才十七岁。
十七岁的少年,尚未及冠,被这么多势力抢聘,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尽管如此,刘乐还是略微有些遗憾。
下午闲聊时,从叔父口中得知最近朝廷情事。
何进死了。袁氏兄弟杀宦官为其复仇。随即董卓领兵进京,掌握权柄,废少帝立陈留王为帝。袁绍为此与董卓反目,离开洛阳逃亡冀州,董卓顾忌袁氏四世三公,站生故吏遍天下,封袁绍为渤海太守,以安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