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兄弟是公输家的孩子,大一点的叫公输韧,小一点的叫公输屹。他二人是堂兄弟,家里生计艰难,为了给家里人减轻负担,他二人就带了些简单的衣物上边城来了。
公输家原是墨家后人,擅长格物,然而这两兄弟手艺还没学到家就跑出来,能做个木爬犁就算是厉害的。所幸陶倚君也不需要他们有多高深的手艺,只要能照着她的要求作出她需要的东西就行。
汉时已经有大豆在居延屯区种植,只是吃大豆的人很少,相较之下,胡豆还比较常见。
在陶倚君住宅的旁边隔了条土陇,是关中流民过来开垦的新土地,上面种植的就是大豆和稻谷。这里水土不太好,稻谷长势不怎么样,加之本来就不是优良育种,陶倚君都怀疑种出来的粮食够不够一家人嚼用的。
现在刚进入八月,大豆还未成熟,估计还有二十多天才能收获,陶倚君也不着急,趁这几天让公输家的两位少年做了一套做豆腐的器具出来。
豆腐历史上很早就有了,只是出现在王族之手,并未流传出去,陶倚君是实在不喜羊奶的膻味,这才想办法弄了豆浆出来食用。偶尔收得多了豆子,也可制成豆腐。
她并不重口舌之欲,能填饱肚子,条件允许下能好好品尝下美食已经很满足了,本来就不是擅厨的人,自小长大也没进过多少次厨房,饭菜如何做基本都是听她阿娘讲的,如今能熟练的做饭吃,都是这些日子给强逼出来的。
她要来荒地不是想要种粮食,而是打算种药材。
自古河西一带的药材资源就相当丰富,可雇人去挖药需要花钱,而且陶倚君本来就会种药材,她种来也是为了做各种配方验证,并不需要太多高质量的野生药材出售获利。
“大娘子,石磨做好了,我大兄在那边守着,请大娘子过去看看还需要修改不。”
石磨不仅是为了磨豆子,还可以磨米面。河西这边盛产粮食且品种繁多,并非如大部分人想的那样贫瘠。
陶倚君种下最后一块甘草茎块,舀水洗了手,便跟着公输屹去了河边石材场。
这里的石材是供修筑工事使用的,偶尔也有人来拾拣一些零碎不要的石块回去筑个灶台偏棚啥的,守卫们并不刻意为难。
陶倚君要的是整块的石头,就不能随意拾拣石块了,这还是托了她大兄的面子,给了些铜钱才选了两块合适的石头来打磨成石磨。
做出来的石磨不算大,一个少年就足以转动。陶倚君来的时候让公输韧提了泡好的小桶豆子,自己又拎了包黄米过来,就看看石磨能不能达到她的要求。
给她做石磨的除了公输兄弟,还有个石场的老人,前两日伤了脚,不能上工,也就没饭可吃,正好陶倚君要做石磨,他腆着脸求了过来,说自己会做,只求一天一顿粥食即可。
陶倚君让他试了下手,不需要走动的话,坐在那里凿石头是没问题,手工也还不错。陶倚君不是苛刻的人,便让公输兄弟给他带了吃食过去,两兄弟怎么吃的,他就怎么吃。
石磨试过之后,有些艰涩的地方让他们仨修改了下,最后磨出来的黄米粉和豆浆让陶倚君很满意。
她领着公输兄弟借了车来把石磨运回去,另外还给了凿石头的大叔一点伤药,让他给自己的伤口上些药好早日恢复。
这些药是公输兄弟从野外采回来,陶倚君在家里自己炮制加工成的药粉药膏,说值钱也值钱,毕竟大夫少,想要看病没钱不行,更别说伤药的花费更高。说不值钱也可,这些药材都是常见的,普通百姓也知道效用,然而不会炮制配伍,效果能有十之一二就顶天了。
陶倚君给了药和一些干粮,又跟那大叔订了一个小石磨,专门用来磨药材,还有石碾子,一些矿石需要石碾子才能磨碎。
“老孟,你走大运了。”路过的工友看着伤了腿的老孟眼露羡慕,他们虽然每日能稳定得到吃食,做完还有工钱可拿,但是老孟伤了腿脚,原本只有等死的命,哪知遇到陶家娘子心善,竟然给吃的还给药。守卫看在陶翕君的面子上,对老孟也温和了几分,让他能坐在石场旁边给陶家娘子做活。
“是啊,遇到贵人了。”老孟感激得很,很用心的做了好几个石磨石碾子,大小号都有,就怕陶娘子用着不趁手。
今儿石场的守卫是从陶大郎以前的同袍,他瞅了个空,过来看了两眼。
“你这手艺还可,不如你去求了大娘子,让她典你做工,可不比在石场要强?大娘子心善,又是独自一人,你给她做工,也能顺带护佑着她一些。”
老孟心动了下,他身体还不错,不然也不会来石场挣钱,对大娘子他肯定不可能有非分之想,但是军爷说的也没错,他比公输家两兄弟要圆滑很多,说不定还真能帮上大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