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章 熟悉(1 / 2)记者锋芒首页

题记:听了两遍孙继全同样内容的课,李学锋没有走神且觉着这个“大领导”很亲切,似乎在什么地方很相像。

“就不要一惊一乍的了,我这人很简单,这里也简单,以后一起共事了,总是这么拿捏着不舒服。”

李甫推门进来笑了笑,看李学锋走到茶几旁去端桌上的烟灰缸,赶紧摆手:“不用收拾!一会有打扫卫生的来,再说要是没烟了,这里面的整理出来就是口粮啊!”

说话间李甫从烟灰缸里拿出一根较长的,李学锋赶紧掏出打火机伸过去点上,李甫叼着烟走过去关了窗户:“没味了吧?李?本家?早秋也是秋,秋风凉透枕,甭把我搞感冒了,马上要创刊!”

李学锋连忙点头:“没味了没味了。”顿了顿他接着说:木子李,学习雷锋的学锋,李学锋。

把椅子上的书拿起来放到写字台的一个角落,李甫坐到椅子上,从桌面杂乱的各种报纸下摸出一盒烟扔给李学锋:“你有打火机就该会抽烟,抽吧!我也是李,李白的李,杜甫的甫,你是学习雷锋好榜样,我记住了!来,谈谈咱创刊号的想法。”

李学锋接过烟盒抽出一根烟点着,他兜里装的廉价烟根本就没法往出掏。这些年来一直没学会抽烟,就是开始找工作兜里揣上了烟,本是递给人家加快沟通,一来二去就抽上了。

李学锋有些忐忑,自己怎么可能对报纸创刊提出想法,但总编辑让说,他就当又一次面试,随即把这几天做的功课一股脑倒了出来,尽管医学院的专业跟这个牛唇不对马嘴,但酷爱读书再加上对于文字的痴爱,这番话尽管都是生硬理论,还是让李甫对他刮目相看。

陆陆续续,到通知的下午三点,二十层会议室坐满了人,李甫带着李学锋是最后进去的,而后他让办公室人员清点人数36人,招聘的40人有四位没来,也没有请假。

“各位好!大领导也就是分管总编孙继全今天下午去省里开会,他后天给你们上课。咱晚报田禾社长去找钱了,我是李甫,是河右日报任命的晚报总编辑。大家有不了解报社的可能要问,副总编怎么管总编?简单解释下,分管我们的河右日报社孙继全副总编是副厅级干部,我跟田禾是河右晚报的社长与总编,我们是处级,也就是说我们晚报是日报的一个部门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做好我们自己。”

李甫的开场白让大家放松下来,随后,他饱含热情讲了一段话:六六三十六,这是一个吉祥的数字,六六大顺!……我们将同舟共济,患难与共,共创河右晚报的辉煌,打造我们省都市类媒体的奇迹!

热情暴涨,信心爆棚。

随后开始培训,李甫讲了第一堂课,记者的修养。

李甫是个嗜书如命的人,他似乎什么书都读,记忆力又超群,号称河右日报社的“活辞典”。那些典故出处、历史渊源、人文传奇等等,好像都在他肚子里分门别类放着,随时用随时取。尤其是他对唐诗宋词娴熟到不可思议,不要说大家正史,就是有些野史记载的唐宋诗词他都倒背如流。

熟悉后,李学锋听说李甫与弟弟一起开着个书店,经营的不错,但李甫不要分红,而是全部换成了书,他的藏书好几万让人敬佩的不是这个数量,而是有三分之一他都读过。

“书可以带你去任何你想去的地方”这是李甫在这堂课结语时说的,“关于提高新闻写作水平,就俩字,读、写。”

就在这个下午,在这个新闻大厦的二十五楼,即将创刊的河右晚报社长田禾正在跟河右日报社社长讨价还价,最终又争取了五十万元的启动资金,加上此前定下给的一百五十万,河右晚报账面上有了二百万。但这并不是给而是借,河右晚报社要在三年内还清。

对于这些,李学锋等新入职的记者是搞不懂的,他们现在所有的热情都是将要开始的采访,还有报社的生活。

“大领导”孙继全第三天上午给他们上的课,内容是新闻采访的若干注意事项,这个课李学锋非常熟悉,因为他在两个月前就听过,在河右大学新闻学院的一个阶梯教室里,可以容纳三百人的课堂座无虚席。作为客座教授,孙继全在这里已经讲了三个学期,因为经常会讲到实例且多是自己亲历的,他的“新闻与写作”课很受欢迎。

李学锋当时还鼓起勇气提了一个问题:记者是不是必须暗访才可以获得最真实、最有价值的新闻?